
汪翰明
汪翰明,诗人,号华盖麓子。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人,现居云南玉溪市,1946年2月6日生。早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过宣传报导、中学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1985年后任职于开远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民盟开远市委,副处级调研员。出版20万字诗文集《心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汪翰明
- 外文名:Wang Hanming
- 别名:华盖麓子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云南·华宁县
- 出生日期:1946年2月6日
- 职业:诗人,作家,中国诗词家协会会员
- 毕业院校:云南大学
- 主要成就:出版诗文集《心路》,各级奖项
- 代表作品:古风《小康颂》,诗文集《心路》,《泉乡橘缘赋》等
汪翰明
汪翰明,诗人,号华盖麓子。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人,现居云南玉溪市,1946年2月6日生。2000年以来,有三千多首诗词刊载(包括转载)于《中国诗人诗歌大辞典》、《当代诗坛百杰佳作选》、《当代杰出诗人经典作精编》、《世界汉诗艺术家辞海》、《世界杰出华人百家诗词精选》、《中国诗人》、《世界诗人大辞典》《中华诗词着作家典藏》等二百六十多种诗词典籍,获金奖、一等奖二百多个,获第七、八、九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银奖。诗词论文《诗(词)体创新二说》被“全国第26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评选为优秀作品,并在大会上宣读;古体长诗《小康颂》被载入《共和国60年重大获奖理论成果彙编》。中国文化促进会等机构评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位杰出诗词着作家”,邀请赴京授奖;被授予“共和国杰出诗人”、“世界汉诗金奖艺术家”、“当代诗星”、“中华诗词复兴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中国文学研究院、中华汉语研究会、中国诗歌协会、中华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着作家评审会、国际诗词协会等机构分别联合发档案授予“中华当代诗词最高创作奖”、“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实力派诗人”、“建国60周年中国作家文学终身成就奖”、“中华诗词一级着作家”、“中华当代杰出诗词着作家”、“中华诗词复兴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会员、中华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协会会员、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文硕图书编着中心、《中国诗人》首席顾问,世界汉诗联盟吟友会终身名誉会长、国际诗词协会副会长。
人生经历
诗人汪翰明——
历经风霜行心路 诗文之花绽笔下
退而不休勤耕耘
汪翰明自青少年时代起就爱好诗词。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分配到河口县委宣传部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调到开远工作后,又先后在教育战线、行政机关工作。虽然他长期担任部门的领导职务,但与文字工作结缘甚深。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诗词作品,其后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中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诗词及散文和短篇小说。为此,10多年前他就加入了省诗词学会,后来资深着名教授张文勛又介绍他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人们在本市及州的多种刊物常能读到他的诗词。
2006年,汪翰明从民盟开远市委的领导岗位上退休,许多单位知道他的才能,就聘请他去写史编志。几年来,他先后完成了《开远民盟简史》的撰写,承担了河口县文史资料专辑《中越友谊之歌》、《开远市环境保护志》的大量编辑工作、《开远市志(续志)》中10多个单位材料的修编并写了7个名人的传(事)略,参与了《话说红河(开远卷)》的编写,曾经被省政协授予“优秀文史工作者”称号的他,退休后又被州政协聘请为文史委员。
本来像他这样享受副处级待遇的退休干部,辛勤工作多年,退休后可以优哉地安度晚年了。可是他觉得,即使退休了如果不发挥专长做些有益的事就是资源的浪费。他那颗不老的心始终在涌动着,手中的笔始终不甘寂寞,他文学创作的爱好和功底终于有了更好地发挥,在他的笔下绽开了许多诗文之花。
厚积薄髮结硕果
汪翰明退休后为何还乐此不疲地潜心于诗词创作?这是缘于他的爱好,优于他的功底,但更重要的还应归于“言为心声”之理,他内心总是充满阳光,充满大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强盛,眼前城乡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质量的迅速提升,常让他兴奋不已,也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他认为不将美好的东西凝练升华成诗句他就忐忑,必讴歌而后快,于是他把“心声”变成了“言”。
退休后,他20万字的诗文集《心路》已正式出版,其后又写了10余万字的诗文。他大量的作品发表在全国性的诗书中,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已产生了较大影响。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260多种诗书已刊载了他的诗词3000多首(包括转载),其中《盛世中华》一书就刊了51首。这些诗书主要的有《中国诗人诗歌大辞典》、《当代杰出诗人经典作精编》、《世界汉诗艺术家辞海》、《华人百家诗词精选》、《中华诗词着作家典藏》、《中国诗人》、《中华诗词範例宝典》、《当代国学精英大辞典》等。
他荣获了北京多个图书编着中心颁发的金奖、一等奖及荣誉称号200多个,荣获了第七、八、九届“天籁杯”全国诗词大赛银奖。
在此期间,他被中华诗词研究会、国际中华诗词总会、中华诗词艺术研究院、中华诗词着作家评审会评选为“中华诗词一级着作家”(全国56位);被中国文化促进会、中国诗歌协会评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位中华诗词杰出着作家”,并邀请赴京授奖。
中国文学研究院、中华汉语研究会、中国诗歌协会、国际诗词协会、国际孔子汉学研究院、世界华人诗词着作家协会等机构先后分别联合发档案,授予他“中华当代杰出诗词着作家”、“世界杰出华人诗词着作家”、“中华诗词德艺双馨着作家”等荣誉称号。
他被聘请为国际诗词协会副会长、北京文硕图书编着中心《中国诗人》首席顾问、中国国家诗书画院高级研究员,并被免费吸收为世界华文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创作协会会员、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会员。在2010年3月《中国诗人》(第二卷)的“徵稿启事”中写道“拟聘请全球着名诗人霍松林、汪翰明……任首席顾问。”这一定位,出其所料,他只有将其视为鞭策激励。也正由于他发表的许多诗词因思想性艺术性而赢得众多读者,所以他被市政协退休党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把辛劳的付出与金钱的获得联繫在一起,这是常理,但汪翰明却不是这样的人。有人说发稿多稿费多,有人问聘为“顾问”给多少报酬?其实,当今的许多公开出版发行的诗书,不收审稿编辑出版费,也不发稿费,购书价优惠(可摆书店出售有些利,但难卖出);出版个人专着,也无稿费可言;聘为顾问,书中有名字有头像,但无报酬,也不收费,这只能说明是对本人水平和成就的认可肯定,是荣誉罢了。
对于稿费他从来也不在乎,他说:如果只会看钱就不会看诗了,如果写诗时想着稿费写出来的就没有诗味了。他认为,只要能发挥专长,把心中的话变为读者喜爱的诗,创造点精神财富,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作点滴贡献就高兴了。他的金钱观淡漠,但注重人生的价值观和精神财富,“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他说:“食不过三餐,睡不过三尺”,有退休金,衣食无忧,只要身体健康就幸福了;自古以来,写诗是不能发财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不都是贫穷的吗?汪翰明如是认为,这也是他辛勤创作的原动力。
梅花香自苦寒来
汪翰明几年来笔耕的果实,人们看得见,但他在书斋里的艰辛却鲜为人知。作为退休人员的他,精力渐差,要创作出如此多的作品,其艰苦的努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许多退休人员活动的场所见不到汪翰明,柳暗花明处和闹市区也难觅他的身影,每天除晨练和料理自己的生活外,他就是“爬格”和阅读。白天约5小时的文字“活计”,晨读约一小时。“写”和“读”是被许多人视为辛苦之事,他却苦中寻乐,以读写为乐,博览群书。1957年出版的《李白诗选》,已被翻得破旧发黄了,他仍爱不释手;外祖父的诗集,他反覆拜读;书房四个书柜,难容其书;床头也总摆一堆常读之书。他的思绪总在诗苑中徜徉,一有灵感的火花,他就将其“逮住”,夜间遇有诗句浮现,他即开床头灯写下,这是常有的事。”也许是爱好单一的缘故,几年来,他没有双休日及一般节假日的概念。每天起床前,想的就是今天有哪些急需做的事,连他自己也费解的是,总是天天有事需做。
春夏秋冬几乎每天他都在灯下吃晚饭,中午旁人午觉醒了还听他的锅铲响。本应进医院看的一些小病痛,他总是拖着,因为怕费时,以致社交也极少,疏远了亲友。前久他外出了两个月,返回开远的当天晚,拆了30多封稿件函看到深夜。他每年处理的稿件函200多。《心路》一书的出版,他耗费的精力也不少,翻箱倒柜搜找文稿,反覆认真校对,同时又写了许多诗词充实其中。人们见他走路总是急匆匆的,因为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忙着办事。
人所共知,写作是一种複杂的脑力劳动,而写旧体诗词则更是伤神的细活,自古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数百件作品,算是呕心沥血之果。有两件较有影响的作品,其创作的过程也非同寻常。古体长诗《小康颂》,仅约1100字,但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了,既有古诗的韵味,又通俗易懂,被州市的多种报刊及全国多种诗书刊用,还被选编入《共和国60年重大获奖理论成果彙编》。创作此诗时,他激动疲乏交加,思绪翻腾,于是边喝酒边写,确实体味了一把“太白遗风”的滋味。再就是论文《诗(词)体创新二说》的创作,文思来潮时,凌晨4点披襟伏案,此文被选编入《共和国重大前沿创新理论成果文选》。
2013年与吴伯雄夫人合影

汪翰明是一位历经风霜、意志坚定的诗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招来微词碎语,但他总是只管“走自己的路”,在山峰如林的诗词世界中,他终于走上了一个小小的峰巅,欣喜地品味着丰收的果实。他在诗文苑中洒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也浇灌出了一些绚丽的花朵,他感到幸福快乐。
他认为,退休人不一定欢歌笑语才为乐,做自己喜欢而又对社会有益的事,更是很好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作品欣赏
小 康 颂(古风)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感
改革开放,仅只卅年,电光石火,弹指挥间,贫弱中国,换了新颜。国家富强洋人仰,民奔小康心里甜。
中国如睡狮,解放之后醒过来,改革开放站起来,富强以后吼起来。
旧社会,不堪言,腐恶当道黎民苦,金瓯破碎举国怨。
改革前后似梦境,改革之路崎又长:建国之后,百孔千疮,收拾残破,百废待兴,医治战伤,巩固政权打豺狼。民生艰,衣食匮,天灾人祸,雪上加霜,志壮技低图国强,骨硬声高底气弱,浮夸粮高产,砸了饭锅去炼钢,收空茫,叹息充饥肠。阶级斗争弦硬张,斗人忙,人心慌;推恶澜,更有林彪四人帮。逆人道,贬科技,害忠良,毁人才,经济溃,国将衰亡。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惊天雷霆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光芒,中国历史重写华章;改弦更张转路线,不再斗人觅富方。金钟敲定总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路线正,方向明,政策好,人心畅,邓总挥手奔小康。
改革开放金光道,经济展翅高翔。科技兴,教育旺,生产力猛增,民富裕,国亦强;商品琳琅,谷粮满仓;国力位次排前,军事不畏世界列强;凡人飞九天,全球第三国①,华人与嫦娥共舞,漫步遇到吴刚。华夏复兴今实现,志士夙愿终酬偿。“中国速度令洋人惊惶,若非现实,以为撒谎,气焰异往常,办事须看中国脸,东方原本出太阳!
光阴易逝,穷景难忘——
忆当年,人民手中最多的是购物票,最缺的是钞票;如今购物票珍贵成文物,大把钞票撒市场,物随人要。
彼时特困年,人供棉布一尺七,线为区区四小钱。几人之布缝件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孩穿了小孩穿,一件衣裳穿几人。而今年添新衣多少件,衣柜再大无空闲。
昔日充饥吃野菜,而今减肥烹野菜。地减人增粮丰盈,吃饱喝足喜开怀。
昔日轿车响,必是大官来;而今豪车满路开,大车小车家院摆。
高楼大厦密如林,乔迁之喜几多回;农村山乡建别墅,路灯星月同生辉;昔日三代一房睡,如今家中办舞会。绿树鲜花环楼院,宅区尤如公园美。
当年月薪以十计,而今谈则要说千,农民年收也不菲,算来都翻数十倍。当年“万元户”被羡为富贵;而今数十万,视为平常辈。
那年月,忒可笑,“三转一响”②为富豪,拥之娇妻便可讨;家有“四十八
只脚”③睡梦之中都会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外加洋荤“土豆烧牛肉”,便是“共产主义”大目标。谁曾想,改革开放转眼间,城乡灯火通夜明,人人电话挂在腰,彩电普及家家有,桌摆手提是电脑。“土豆烧牛肉”仅是巷尾便当菜,哪算桌上美佳肴?昔日洋货视为宝,手持“五星火机”也骄傲,如今多国用品“中国造”,中国货远走天涯海角。
世代皆讚美天堂,何人见?太虚幻景渺茫。当今凡尘里,天堂在这方。
年轻人喟叹:三十年,人未老,弱国即变强,改革开放如梦幻,不是梦幻是现场。又责怪:为何不早改革开放早富强?长者释曰:国情複杂,说清话太长,历史易写不易造;天数有兴亡,路线是总纲,纲正则向上,民富国也强。
领袖英明而路线正,国民睿智而意气昂,此乃强国富民之良方。今日党中央,更谙治国韬略,率亿万国民,乘雄风扬帆,破浪远航,小康前景,更加辉煌!
注:①中国航天员上太空,是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国家。②七十年代的“三转一响”为手錶、缝纫机、脚踏车及收音机。③四十八只脚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指床、衣柜、沙发、饭桌椅等家具的脚。
说明:此文。
泉乡橘缘赋
泉乡与橘兮缘相随,泉橘与人兮运相依。“秋波兮”华宁橘,中华兮享盛誉;泉乡兮名副实,温泉兮甲天下。
抚仙有浪烟波渺,眼观沧海;大地无涛水深藏,龙潜地壳。山泉穴,有六百三十余,密度全国最;七犀潭,吐水全省第一,全国排行二。是以誉为“中国泉乡”,盛名理所当享。象鼻温泉,更为泉中之冠,明代有诗讚曰:“频翻雪浪一池春,深浅分明见玉人”。吾亦尝吟诗讚曰:“天降神象凝山中,鼻通地窍热泉涌。没烟没火人间暖,无色无味元素丰。①”此水浴饮皆宜,温润涤垢,疗疴神医;山川仙境,养心怡情,游客如云。数百山泉奔涌,川流不息,滋养大地,地润则生气旺。致使宁州虽无广阔平川,然则物阜人丰,古时州官“来也哭去也哭②”。泉如玉液琼浆,泽惠邑地,有养育百姓、最佳化生态之功;人似“秋波兮”橘,民风淳朴,少“金玉其表,败絮其中③”之人。
峰峦蜿蜒百里,来龙去脉敦厚;奔来结穴,风水忒优,人杰地灵,天降俊彦,地长珍馐。古有二十四进士,文韵荡宁州;百年之间,一县竟出两省酋④。名仕无数文星明。人才辈出,特产屡现;宁州古陶,名扬南国六百年;华宁柑橘,圆源滚滚流四方;华宁香肠,滇中餐桌常飘香……
柑橘也,斯地早已有之,然品质低劣似野果。地利已占,天时人和不济,橘果怎成器?改革开放惊雷响,柑橘有幸浴春光。志者重科技,斩棘勇前行,引优品种三百多,力克病虫三十类,育出珍果。金橘佳苑数万亩,年产已近十万吨。金色河谷金色丘,河水玉带缀金球,山川果林金岚流,橘香沁脾飘悠悠。金橘兮,映人脸庞,装点河山,鼓农钱包。八方果商熙攘攘,四野遍处“农家乐”。柑橘打擂台,神州柑橘上百味,宁州蜜橘摘金桂,省级奖牌更累累。
奇哉!橘喜温湿,热则速生,华宁非酷热之地,而橘熟早近两月;华宁非橘主产地,而质特优夺金牌。何也?物华天宝矣!
美哉华宁!物华人安宁,泉清柑橘蜜,康庄福祚永!
邑人汪翰明
谨撰 庚寅年庚辰月
2010年4月
华宁陶器美名扬(歌词)
华宁陶器美名扬,
生活用品千百样,
酝酿出百味飘香,
装满了老百姓的日子,
推进了人类生活文明,
伴随民众度过几世纪时光。
华宁陶器美名扬
璀璨多彩放华光,
闪耀在亭阁厅堂,
升华了山川人文景观,
美化了千里西南边疆,
装点了六百年的历史长廊。
七彩云南闪霞光,
华宁陶器耀光芒,
华宁美名叫“陶乡”
有陶的地方幸福悠长,
当今华宁陶器的釉色
又已经镀上新时代的辉煌。
华宁陶器啊,
书写了百姓生活的过去,
寄託着未来美好的希望!
祭先烈(七律)
知足乐卧九泉家,扫墓欣接一束花。
一辈资财一摞土,千秋雄志万尺霞!
筋骨撑起共和厦,热血抛流沃夏华。
生者不息勤奋作,祖国面貌日臻佳。
看电视南京大屠杀愤作(七律)
小岛倭贼闯金陵,骇人听闻犯罪行。
六朝古都成屠场,卅万无辜诉愤情!
千里长江血浪涌,万人尸坑骨骸盈。
世人皆骂妖魔丑,怎比屠夫面目狞?
台湾行诗一首
日月潭
阿里群峰郁葱葱,
怀抱一湖波涛涌。
游艇几艘白浪牵,
楼台多处庙宇耸。
岸线长逾卅千米,
西湖小逊三分容。
沧桑有变是天道,
日月两潭一湖融(1)。
注:(1)为了积水发电,水位升高,原分隔日月二潭的岛被淹没,二潭已变为一湖。
爱心捐赠
汪翰明先生一向爱读书、喜读书,家中藏书众多。为了使自己的收藏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最近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自己收藏的700余册图书一次性捐赠给红河学院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