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宝山话

宝山话

宝山话(嘉定东乡话),分布于上海市宝山区中北部、嘉定区东部、浦东新区凌桥的一种方言,因主要分布于宝山区,常被称为宝山话,在嘉定的部分被称为嘉定东乡话,二者本质上是同一种方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宝山话
  • 语言学分类:吴语-太湖片-松太小片-嘉定方言
  • 主要分布範围:宝山区中北部 嘉定区东部 凌桥

一、语言学分类

在今上海市的土地上有一种土生的方言,不同于后来兴起的以苏州嘉兴小片口音为底子的上海话,这种方言谈韵见组、覃韵与盐韵押韵,与寒韵不押韵。 “含”=“盐”≠“寒”、“感”=“敢”≠“赶”。桓韵(帮组、见组、影晓匣)与盐韵押韵——这就是松江府太仓州小片(简称松太小片)。松太小片可以分为三种主流方言,分别是松江方言(原松江府地区,含老派上海话)、崇明方言(又叫沙地方言,原崇明县地区)、嘉定方言(原嘉定县地区)。
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上海通志将上海地区方言分为“市区方言区”、“松江方言区”、“嘉定方言区”、“崇明方言区”、“练塘方言区”。练塘方言区实为苏州吴江方言的一部分。市区方言则为现代形成(市区老派仍被归类为松江方言)。
嘉定方言语音上的主要特徵有:
1、谈韵见组、覃韵与盐韵押韵,不同于寒韵。 “含”=“盐”≠“寒”、“感”=“敢”≠“赶”。(类崇明、松江。)其中谈韵见组与覃韵未颚化,与盐韵对立。“感kɪ”=“敢kɪ”≠“检ʨɪ”。
2、桓韵(帮组、见组、影晓匣)与盐韵押韵。(类崇明、松江。)“冠”、“款”、“欢”等部分字两读,另一读与灰韵押韵。其中“判”字只有一读,只与灰韵押韵。
3、寒韵端组、精组部分字“单”、“摊”、“蛋”、“伞”与见组、影晓匣押韵。影母的“晏”同。(类崇明、太仓。)
4、鹹山摄三四等开口除极个别外,音皆为ɪ,包括知组、照组、日母的“占”、“闪”、“染”、“展”、“缠”、“扇”、“然”等字。
5、仙韵合口(见组、喻母除外)音ɪ。“全zɪ”、“专tsɪ”、“船zɪ”、“软ŋɪ”。
6、流摄洪音与灰韵押韵。“豆”=“队”。
7、流摄细音读撮口,音y。(类太仓。)
8、假摄二等(见组开口除外)、三等(照组)与寒韵(见组、影晓匣)押韵。“丫”=“安”。假摄三等开口的“社”例外,音ɪ。
9、蟹摄一等开口咍韵、泰韵与一等合口灰韵、泰韵不押韵。其中咍韵的“猜”例外,与灰韵押韵。(类松江。)
10、止摄(见组开口、精组、知组、照组除外)读音两分。其一为齐齿,音i。其二与灰韵押韵。“眉”、“亏”、“跪”、“餵”、“龟”、“尾”、“鬼”等字白读为前者,文读为后者。
其中的第6点,流摄洪音与灰韵押韵,儘管嘉定方言各地都押韵,但发音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有都读ə的,有都读ɯ的,还有都读ø的,由此衍生出嘉定方言的各种口音,其中,流摄洪音与灰韵都读ʌɪ的即为宝山话(嘉定东乡话),这也是松太小片中仅有的一种将流摄洪音读成双元音的方言。
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在1928年出版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中,记录了宝山的罗店、霜草墩两个方言点,在其标注的吴韵“ei”及“ou”下,宝山罗店、宝山霜草墩方言点均读作ʌɪ,可见在1928年宝山话已经作为独立的口音而存在。

二、分布範围

清末,宝山话(嘉定东乡话)分布于宝山县的城厢、吴淞、杨行、月浦、罗店、刘行、大场、高桥等市乡,及嘉定县的南翔、马陆。进入现代后随着移民的涌入,今宝山区的淞宝地区(老城厢)及薀藻浜以南地区宝山话已罕见。

三、语音特徵

宝山话中的杨行音系
宝山话

四、辞彙特徵

人称

宝山话第一人称单数为“吾”(ng)、複数为“伲”,第二人称单数为“侬”、複数为“倷”,第三人称单数为“伊”、複数为“伊哒”。同时,宝山话口语中会视情况在每个人称前加上“实”(zeh)表示强调。

指示代词

若非必要,宝山话往往省略方位指示代词,比如主语是一棵树,宝山话会说“颗树……”,不会像国语说“这/那颗树”那样一定要加上指示代词。

常用地方特色词

宝山话有一个常用的动词,音han或hang,意为“做”、“使”。本字可能是“行”。
宝山话有一个常用的量词,音“乾”(koe),意为“个”。本字可能是“乾”。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宝山话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