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语文新课标必读)》读后感800字
前半部分《城南旧事》,是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写的,话语天真活泼,描写的事情却不都那么明朗。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惠安馆》,因为林家是从台湾来到北京的,当时官话还说不太好,家里人读名字大都不一样,像宋妈会读成“惠难馆”,作者也不确定正确的名字究竟是什么。惠安是我们福建泉州的一个地方名,我也想探究一下和林海音家同一条巷子的这家人究竟是不是来自福建,于是在读的时候十分留意惠安馆的人说话的用词,语音,但除了作者写到“那是一个非常非常远的地方”之外,也没有找到什么有力的证据。我很敬佩的是,林海音写的人物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人,惠安馆的疯子,蹲墙根的小偷,离家出走的兰姨娘,保姆宋妈,一些看似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人物,他们背后的隐情和柔情。得亏这种小孩似的明亮口吻,稍稍地缓冲了脆弱的看书人的悲伤。
后面半部《北平漫笔》,是林海音回台湾以后的回忆录了,看得出她对北平深深的眷恋。的确,民俗学上有更好更严谨的地方描述文献,也不缺这点私人式的回忆录。看作者记下的小时候玩的游戏,明明身处不同时代,生长的地方不一样,毫无共同处可言,我却还是自然地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玩的那些小东西,和邻居,哥哥,堂哥,同学玩的那些片断,像电影一样从眼前快进播放。我敢说这样的人必定不是我独一个。
前一阵特地骑车去了城南逛胡同,胡同里住的都是低保户了,十几二十户挤在一个小院里,一步一户,我真担心他们的消防问题。现在的菜市口也早已不是电视剧里那杀人砍头的地方了,变成一条宽大的马路,虽看着那车水马龙,心里面还是老觉得地底下会不会有一大摊血,还流着从前许多犯人,或是大臣,或是改革者的血。不过这就是北京最有意思的地方,你所站的地方,给它切一个横截面,就能看见历史啊时间啊一层层堆叠上来,直到你的脚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城南旧事(语文新课标必读)》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