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读后感_6000字

《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读后感6000字

《通往奴役之路》(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1944年出版于英国

亚当.斯密(1723~1790)、卡尔.马克思(1818~1883)、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1899~1992)是对古典及现代政治经济学影响无量的四位巨人。哈耶克和亚当.斯密一脉相承,是古典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坚定捍卫者。凯恩斯应属于新自由主义者,强调自由市场和宏观干预的结合,总体上仍然是市场经济的信徒。卡尔.马克思则是个另类。其区别在于,亚当.斯密们是从历史总结经验,致力于解决当前问题,谨慎地预测未来。卡尔.马克思则是从历史总结经验,大胆地断言未来,并以预测的未来作为颠覆当前的指引,寻求一种破坏性的重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显然已证明,这是一种独断乾坤式的自负。想想如果没有亚当.斯密对英国和欧洲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的破除,没有发现那只“看不见的手”,这个世界还不知道要混沌不堪多少年。

哈耶克无疑是古典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捍卫者、斗士,坚定而激烈的。

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主要靠英美及其追随者支撑着。如果没有英国的光荣革命,没有美国的崛起,欧亚大陆还不知道要天翻地覆到何时。然而,强势政府在当今美国若隐若现,也同样有导致强权政治、极权主义的可能。自由主义表面看起来会导向无政府主义,然而,实际上,法律保护和限制下的自由主义较好地解决了个人与社会、自由和权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迄今为止社会长期稳定最有效的润滑剂和制度保证。

曾几何时,北欧的福利社会被贯以真正的社会主义引人羡慕。今日读哈老,却要提醒世人,那些被让渡的个人自由,是否将永远丧失?

对个人自由的侵犯、对文明世界的威胁是人类几千年来始终面临的问题,怎么强调什么时候强调都不为过。

历史经验教育我们,每当政府用心良善准备有所作为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保持最高程度的警惕来保卫我们的自由。

现代集权主义通常杂糅着民主、法治、民族主义、代表多数人、道德家、伟大救星和领袖、辉煌成就、人民公仆、清官等隐蔽的说教和统治手法,麻木社会的神经和愚弄民众的智力。

国家社会主义是集权统治的现代变种和延续,只不过将一人一家的集权转变为一个党派少数人群体的集权,并以其代表多数人作为集权的幌子。因此,集权统治是两千年国家形成以来的传统。而现代国家和社会正试图打破这一传统,构建真正的开放型社会。哈耶克们所倡导的个人自由和法制则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的隆隆声誉更多是政治哲学上的,当然,经济原理是其坚实的基础。微信上的版本翻译不好,读友调侃道:“本书得以在国内出版便在于其翻译水平,能咬牙读完的,都是对共产主义恨之入骨的…”。我倒觉得共产主义只是马克思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好比黄粱美梦,终有醒来的时候。

这个版本翻译虽然不好,但复旦大学韦森教授写的中文版序言相当赞!其提纲挈领地总结了全书要点:

第一,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

第二,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密切相关且前者构成了后者的基础和条件。对财富生产的控制,就是对人类生活本身的控制。

第三,私有财产制度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没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正式的法律制度,就没有自由。这是哈耶克一生一再宣扬的观点。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许多多的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方能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做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掌控在一个人手中,不管这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一个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第四,法治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这反映了“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自由”这一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理念。这也意味着自由主义就是宪政主义。对于这一点,哈耶克后来曾专门论述道:“由于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以外不得对个人实行强制,所以它构成了对政府机构的一切权力的限制,包括对立法机构权力的限制。”

第五,法治的含义不是政府以法律来治理社会,而首先是政府的行为在法律约束之下。法治不是“rule by law”,而是 “the Rule of law”。计划经济赋予了政府几乎无限大的权力,这自然是不合法的,是法治精神的丧失。

第六,“自由放任”理念是对自由与法治的最大危害。哈耶克一生并不是主张无政府,也不是主张政府在管理经济、政治与社会事务上无所作为。照哈耶克看来,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构架应当是,在政府遵守预先制定的规则下订立并依靠规则来管理和治理社会,而让个人和企业在市场机制中自由地参与竞争,这才是一个良序法治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

第七,民主本质上是实现自由和保障社会安定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因此,鼓吹民主而侵害自由是一种虚假的民主。

哈耶克曾引用了托克维尔于1848年9月12日在法国制宪会议上关于劳动法问题的讲演中的一段话:“民主扩展个人自由的范围,而社会主义却对其加以限制。民主赋予每个人以所有可能的价值,而社会主义却使每个人只成为一个工具、一个数字。民主与社会主义除了“平等”一词外,毫无共同之处。但请注意二者的区别:民主在自由中寻求平等,而社会主义则在束缚和奴役中寻求平等。”

重读托克维尔一百六十多年前说过的这段话,仍让人们觉得尖锐、深刻、意义深远,且令人回味无穷。

我们相信,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这本《通往奴役之路》就有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下为各章读书中的笔记,点滴未成文,以作补漏:

序言

哈耶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社会演化中,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 哈耶克经济理论的宿敌凯恩斯也同样说过:“不论早晚,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理论上的,但显然是不现实的乌托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其倡导的实现方法和手段更是非理性、不科学的、违背社会进化规律的。强制甚至通过暴力手段去试验它,是反人性和反社会的。

“自由主义给人带来改善自身社会生活命运的信念,导致人们倾向于主动建构社会。”但哈耶克强调的是个人自由主义所具有的能动性和构建,而非少数人代表多数人行使这种自由的能动性和构建。

国家福利的代价如果换来的是个人自由的丧失,则是一种有疑问的福利。

第一章 被离弃的道路

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虽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起着巨大作用,然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指责为自私的产物。但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而是把个人当作独立的人来尊重,尊重个人精神和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自由主义也不是自由放任,而是每个人可以尝试去创造自己的生活,有机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是一条任何时代都不应被离弃的道路,也是所有独裁统治者都寝食难安的信念。

第二章 伟大的乌托邦

社会主义许诺未来会带来最大限度的平等和自由,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其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而要维持这些政策,必然导致权力集中,最终走向独裁、经济和社会崩溃。因而,社会主义者期待的平等、自由和富足都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

比较一下美国梦、中国梦,美国梦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实现,中国梦是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这种区别是传统使然。

第三章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没有糟糕的思想和学说(只要是社会选择后得以留存的产物),只有糟糕的政治,把思想和学说包裹成主义和口号,为实现个人或党派诉求而激发误导民众。

个人主义不是自私自利主义,而是成为一个精神和经济上独立的人。

社会主义主张的经济制度将导致经济崩溃,最终不能养活所有人。另外,社会主义是别人帮你做了大多数的选择,自由主义大多数是自己的选择。

强调自由主义的灵活性,也强调设计合适制度的重要性,是为更有效地运用和服务于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以个体需求和生长为本,计划主义以目标(如平等、秩序)为本。

第四章 计划之“不可避免性”的谬误

计划只能处理简单的事情,而竞争规则可以处理极其复杂的系统协调。

第五章 民主与计划

但凡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到晚年总是陷入愚蠢和专断,因此,有限任期太必要了。

千百万人的利益和幸福是不可能被规划的,社会只能是顺其自然进化调适环境使其自由发展而达到。

社会主义宣扬的自由和平等有时候是均贫富、世界大同理想的代名词,而均贫富的实行需要一个绝对的权力来消除所有个人之间的差异性。

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实质是对个人自由意志的尊重。

第六章 计划与法治

法治的真正含义是保障每个人的自由权利,使其不被任何机构(特别是公权力)和其他人侵害。法律应是完全透明的、适用于所有人的长效规则。政府的合法行为不一定是法治,如果存在不符合法治理念和原则的法律,这种法律本身就是对法治的亵渎。

限制公权力,限制立法权,才能保护个人天生具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第七章 经济控制与极权主义

物质还是精神重要,个人还是集体重要,每个人可以因时因地自由决定,而不能由某个权威统一说了算。

基本民生保障(如义务教育、医保)和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都是不适合市场竞争的领域,需要政府直接管理。

第九章 保障与自由

竞争和技术进步不会导致垄断,相反,政府保护和倾向性政策会产生垄断。政府和技术性专家总有计划的内在冲动,却会导致资源错配和好大喜功的浪费。

反垄断更重要的是防止公共权力与商业串通导致的政策性垄断。

政府经常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有意扶持垄断企业,最终反受其害。

价格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协调仪表盘。同样,法律体系是民主分权政治的协调板,是众人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客观标准。

政府对辉煌工程的执着,要么是好大喜功,要么就是面子工程,大多以低效率的资源消耗为代价。

如果习惯于以自由来换取物质保障,而不是牺牲物质保障来争取自由。长此以往,便不再有什么自由。“那些愿意放弃基本自由来换得少许暂时保障的人,既不配得到自由,也不配得到保障。”

第十章 为什么最坏者当政

“所有权力都易腐化,绝对权力绝对会腐化。”——阿克顿勋爵

当权者其实并不真正在意腐化,只有在腐败影响到其权力威信时才会在意腐化,而治理腐化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权力而已。因此,立国基础上就缺乏分权机制,再如何重拳惩治腐败都是徒劳,一如现今的俄罗斯和天朝。

极权/强权主义的特点使其必然产生权力下的无耻之徒。

集体主义要求共性大于个性,集体利益大于个体利益,这违反人的天性,要么解体要么阳奉阴违。

极权/强权政治有现实的巨大土壤,并且可以由大多数民众通过民主程序产生,使人不自觉承认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并且辅以强权极速扩张的实例。然而,更长时间的历史也证明:欲速则不达。

愚昧的人都是相似的,很容易被聚集起来(被统治);而有知识的人的思想和见解各有不同。

“人们赞同一个消极的纲领,即对敌人的憎恨、对富人的嫉妒,比赞同一项积极的任务要容易些,这几乎是人性的一个法则。若要用一个信条将某个集团牢牢地团结在一起以便共同行动的话,那么,将“我们”和“他们”对立起来,即与一个集团以外的人进行共同的斗争,则是这个信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点被大多数野心家所应用,屡试不爽。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在当前阶段要么是纯理论的空想,要么就是现实的极权主义。

“权力本身就是首恶”,尤其是“人支配人的权力”。

“每一个集体主义制度都有两个主要特征:首先,需要有一个为整个集团共同接受的目标体系;其次,还需要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给予该集体以最大限度权力的压倒一切的愿望。”

第十一章 真理的终结

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个人自由才是最终目的。民主不是万能的,民主程序同样可以产生独断权力,计划一定产生独断权力。希特勒的上台就是经过了民主选举程序的。

共产主义和一神教、人文主义一样,是一种伟大的思想和信仰,然而其传承者和实践者也同中世纪的教会组织一样,因对世俗权力的攫取和欲念、对信仰的偏执狂妄,陷入了政教合一的泥潭。什么时候这种变异的政教分离了,世界也就和谐了。

在一个极权主义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思想的国有化,实现的手段则是官办教育和意识形态宣传的唯一性,辅以隔绝外部信息和思想的渗入。对一个落后的弹丸小国或可如此,对一个泱泱大国终难为继。

对非独立的宣传机构所倡导的“新民主新自由新道德新法治”要谨慎看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民主自由和道德法治?其本质上是维护了社会秩序还是牺牲了个人的独立自主。

科学一旦不能为真理而必然只为一个阶级、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的利益服务的时候,争辩和讨论的唯一任务就是辩护和更进一步传播那些用以指导整个社会生活的信仰。正像纳粹的司法部长所作的解释那样,每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必须问它自己一个问题,就是:“我是不是为了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而服务于国家社会主义的?”这便是党领导一切将造成的必然结果。

民主同样可能产生独裁权力,也不一定能做到对权力的限制。民主的核心是监督和纠错机制,目的是对自由的保障。无法保障个人自由的民主徒有其表。

第十二章 纳粹主义的社会主义根源

任何可以引领一段历史潮流的思想和学说都经历着发端、形成、发展和鼎盛,有着坚实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在其鼎盛之时,最有可能被不同目的的群体所为己所用,也是需要警醒的时刻。

强权政治在历史上只要和任何一种思想学说结合起来,就会产生一种独裁专制的怪物,比如君权神授、一神教、儒家伦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无非是现代的版本,未来还会有变异的新版本。而如今,是一个强权政治和民主政治并存的时代,当然,也有挂民主之名行强权之实的。

第十三章 我们中间的极权主义者

法治的核心是为了保障每个公民的个人自由,政府存在的目的也在于此,决不是为了实现统治者的意志。

权力在笼络人心时,总是慈眉善目而迷人的。

“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法律应是透明的、对所有社会成员都适用的长效规则。

不符合法治理念和原则的法律大行其道,这种法律本身就是对法治的亵渎。

法律如果是赋予政府或机构无限制或特殊的权力,而不是规定一种明确长效的规则,这就可能是一部坏的法律。

民主不是万能的,民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民主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自由才是。

第十四章 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

弥尔顿说:“如果一个成年人所做的每一件好事或坏事,都是在薄施小惠、授意和强迫之下做下的,那么美德岂不徒有虚名?善行还值得什么赞美呢?持重、公正或自制还值得什么钦佩呢?”这样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比如学雷锋日、义务植树日等)的大多数活动在道德上都不足以称道,多是装点门面的。

集体主义将助长依赖、顺从、不愿承担责任、缺乏主见、保守的习气。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读后感_6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