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间词话》读后感_1300字

《人间词话》读后感1300字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诗简洁凝练,意境悠远;赋为文造情,格式工整;而词却介于两者之间,气象万千,多有惊喜。

宋词意境深长,有很多韵律定规,读起来并不容易。如果只能推荐一本赏词入门书的话,那必须是《人间词话》。篇幅不长,却浓缩了词的精华。很适合每天读一点,细细品味。

初中时透过“人生三境界”了解王国维,他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其博学多识,底蕴深厚。即便是写这样一本评论、赏析性的小书,他也至少是读透了上百本书才可以凝成。书中的内容,高屋建瓴,明察秋毫,论证翔实,令人叹服。他并不面面俱到,相反还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他不喜欢矫揉造作,也不喜欢用典。他对词中的“真”的重视远远超出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这也凸显了他本人的个性,一个字,“真”。

编者俞伯平先生基本秉持了书中的观点,但又不以王先生之好恶为好恶,在某些言论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不失偏颇,较为公允。每个章节,都给出诗词句的全文呈现,注释译文详细,对作者也都有简单的介绍,所谓“知人方可论世”,如此一来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词,体会诗词作者当时的心境。

对于这样的文学评论著作,不读上个千百首诗词是不能深究其妙的,所以需要我们回归到《唐诗三百首》、《宋词鉴赏大全》等这些书中去,然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相信那时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较于诗歌,词更能够表达出一种细致悠长的情绪,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的“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词人,竟然还能客串个“天文学家”做做。辛弃疾在一个中秋之夜,饮酒到天明之时,曾下了一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我这边月亮落了,是不是另一处人间正是月出东方呢?这可是现在科学的宇宙观呐[偷笑]。

《人间词话》作为不朽的佳作,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提炼出了“人生三境界”——

王先生是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出这几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境界。 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先生却很巧妙地借用来讲做学问的境界。一语中的,讲得非常透彻。当然,谈恋爱时,这“恋爱三境界”也同样适用。

另,这本书还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横纵比较,对中国文学体裁发展做了概括:“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认为每一代有着每一代的文学巅峰。其实,王先生在词上尊北宋而薄南宋,并非南宋没有好的词人,而在于整个南宋的社会环境严重压抑着词人的心智和思维。这恰是社会与人性关系的深刻写照。

如今,时代发展得太快,这30年来,中国人经历了不止两个时代,快速地物质发展导致了人们的思想跟不上,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性迷茫”。《人间词话》其实也有这个意思:我们还可以回到那个几千年前的世界,那个世界才是真正的中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间词话》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