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明史讲义》读后感_1000字

《明史讲义》读后感1000字

从我第一次看到《明朝那些事儿》开始,我就觉得明朝历史很有趣,很值得研究。当然,并不是出于“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正统封建王朝”,或者说出于“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三百年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纯粹是我见识浅薄,先入为主而已。
然后在三四年的时间里,我有事无事就去看《明事》,估计有七八遍乃至十遍,好处在于可以不费脑子读,结果就是它当中提到的几乎任何一处,我都可以立即在书中翻找出来,又或能大致复述出两句话。
但是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粉都难免有不理智的行为,比如不理智的明粉。事实上明被很多人讨厌就是因为此。“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六师屡出,漠北尘清”之类在洪武永乐年间还可以称道,后只能是和元残部、蒙古部落相互对峙。所以颂扬跟吹还是有点分别的。再就是很多人读完《明事》就会去吹关宁铁骑红夷大炮之类,被称为明事历史学家。
《明事》中的描写,归根到底有当年明月自己的观点和演绎在里面。所以我想读一读《明史》,但是毕竟不是治学者,试了两次有点困难。所以孟森先生编撰的这本《明史讲义》就再好不过。而且,不称为明正史的南明政权在《明事》里是没有的。也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知道了弘光、绍武、隆武和永历,以及鲁监国这几个政权,以及“两蹶名王,一震天下”,直到最后还在反清复明的李定国。
包括我朋友在内的很多人,都感叹“如果崇祯没有遇到天灾人祸,安内然后攘外”会如何,“如果明和后金议和”会如何,也有人感叹“如果南明诸政权和将士如果能勠力同心,可效南宋北伐事,中原未不可图。”但是说到底,历史没有如果。从南明的几个皇帝、拥立皇帝的人来看,首先是动机,都在盯着拥立之功、开国元勋,乃至动不动就是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工部尚书,但实际上徒具头衔,最可笑的是绍武帝,在苏观生策划下匆忙称帝,文武百官乃有从戏班借朝服者。后清军压境,所有人尽死。永历政权的将领如孙可望,也挟持性质地令朱由榔屡次移跸。这样的政权,已经不具有克复中原的可能性了,所以纵是李定国收复湘、桂,击败多少清军,也成了徒劳。
再如明末徒增三饷,然而不能得用,加上连年旱灾,民变愈来愈剧,已不可剿灭。这样的情况下,抛开忠贞殉国的想法,一个号称克除三饷(当然也剃发易服)的满清政权,对很多人来说更容易接受。不论如何,按1644年崇祯自缢算,还是到1683年宁靖王自杀算,明朔终究是结束了,唯留读史者唏嘘不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明史讲义》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