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读后感1000字
在很多其他文章中对胡适先生有过概况性的了解,比如毛主席在建国以后的“反胡适运动”比如蒋委员长在胡适去世时的悼词“旧文化新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我想能使两位杰出的政治人物排斥和赞赏的,一定非常人所能及,但是对于胡适先生的著作这是第一次拜读,应该很庆幸能读到这部著作,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该是“真知灼见”。但是在庆幸的同时又有遗憾,我书读到《好政府主义》这段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是太肤浅,《容忍与自由》的成稿应该是在胡适先生的生命后期,内容中非常多的章节思想已经非常纯熟,尤其是政治自由,言论自由等方面的写作更是非常见水准,大胆,尖锐。我觉得还是该先看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等作品,就像吃东西,总得先喝汤,然后依次循序渐进,但我却觉得自己上来就吃了营养最丰富的“大菜”,所以对于个别政治方面的内容还是有些难以消化的感觉。依自身经验来说,了解一位着实喜欢的学者的著作时,还是应该先看他前期作品,虽可能不如后期作品完善,但对于读者个人的思想引导来说还是对的。以上都是废话,说这部书,一半的篇幅描写的“自由”由此可见,国外多年的求学及生活经历对胡适先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文中的很多言论思想拿到五六十年以后得现在也是一点都不过时的。自由和宽容是相辅相成,没有对思想,言论,政治,宗教,人权整体大环境宽容,便没有以上这些的自由可谈,自由是建立在宽容的基础上的,所以宽容比自由更重要。着笔再多的就是新闻出版自由,不由让我想起了现在的传媒行业,民国和抗战时期的新闻人都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爱国意识,新闻和媒体真是在引领者一个时代的思维,但是现在的媒体人呢?唉,不说也罢。最后分享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个教育案例,胡适的母亲,应该是叫冯顺弟,嫁给胡传)胡适的父亲,胡传年长二十多岁,在胡适6岁的时候受日本人的战机轰炸,一年后身亡,留下儿女多人由冯氏打工抚养,艰难度日,胡适爱读书,在国外读书期间,冯氏购得一部书邮寄给胡适,书值270多元,当时毛主席还在学校的图书馆做管理员,那时毛主席的月薪是30元,对于一个以给人家洗衣的落魄妇女来说,可见她境界并不同于其他妇女,就是有这样不同寻常的母亲才有了后来的文学大咖,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的发起人胡适先生。由此可见,对于孩子的教育,可以吃穿玩上限制,但是对于他精神世界的思想激发,父母可以提供的外力协助是万不可少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