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
不得不说这本书我只是因作者而被吸引,看了之后才发现这书对于我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来说很有难度,我不懂诗词格律,不怎么懂意境境界,更不太了解每一阶段的词人,无法结合词人当时情景感受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但是阅读一本书,能够更进一步了解作者,仿佛我与先生更靠近一点点了。
在此之前,我是从当年语文课堂中先生的治学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那时敬佩先生的学问,以及人生感悟。我想先生必定是一位善于思考、总结并感悟人生的大学者。
再之后看过后人对先生怀念的文章,了解了先生在那年夏天告别清华园,在颐和园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对于先生的选择,我敬佩尊重的同时又不觉扼腕叹息!先生坚持了自己所坚持的,我们失去了一位学术大师。
从刊发的《人间词话》中我们很容易能够感受到先生的词曲造诣,先生有自己的坚持,开创诗词以境界评论的先河;不尽信书本,辩证考量,发现并纠正其间错误;对词曲的发展非常了解,对各派词人也都有自己的见解。
从书中感受更真切的是先生的赤子之心,文章诗词要求真,真情实感,景真情真,不喜矫揉造作,不喜晦涩难懂的刻意引用典故及各种象征,总而言之,追求一个字“真”。就像先生本人一样,不交权贵,不慕荣华,不图享受,生活简朴,整个人生都保持真我。
先生或许还是率性的,有自己的喜恶,从书中对各词人的评价也可感受到。我虽不懂词曲,但能感受到些许语言美和意境美,先生对个别词句词人的评价确实有因个人好恶而有失偏颇之嫌。
最后,我对书中的赏析是哪位学者大家写的非常好奇,解析非常详细,评价非常中肯。
读完之后,一知半解,诗词读得太少,实在毫无鉴赏各大诗词曲赋的能力,总之晦涩难懂,读着很是吃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间词话》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