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上)》读后感1500字
这是一本值得沉思、回味很久的书。
好故事并不因不够顺畅的翻译而晦涩暗淡。相反,这真的是一个好故事,即使这只是整个故事的上半部分。
我想说的太多了。
卡列宁,阿列克塞阿列克三得罗维奇是书中我甚为喜欢,又最是同情的一个人物。他是聪明冷静的政治家,有且享受权利与地位,他是因着各种利益的因素,而不是因着爱情,与小自己二十岁的安娜结合为夫妇的。一开始的他并不懂得爱是什么,只是宗教的信仰和良心的自我克制,他是不会背叛婚姻的,婚姻在他眼中是神的旨意一般严肃。所以,当安娜背道而驰时,他先是痛苦彷徨,把处理政治的冷酷想用到婚姻与爱情中来,正是说明了他的惊慌与恐惧,是那么的真切。后来,面对将死的妻子时,他又是那么的宽大,直至令人感动。尤其是最后写给安娜的信,他终于明白什么是爱,只要安娜幸福,就算是放手、遭受耻辱也在所不惜的宽宏,那坚强的心智,既可怜又令人心折。卡列宁值得更好的,应该拥有真正的爱情。
安娜,是在还未懂爱情的时候就嫁给了卡列宁。我相信她曾是爱过卡列宁的。因为她是那么的熟知卡列宁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淫威无爱的婚姻生活而感到痛苦。是不懂爱的卡列宁让她受伤了。于是弗隆斯基的爱才点亮了她的人生。她说,只要我爱的人,只要得到他的爱,他就是光荣的,是不屈辱的。她是热烈地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但是,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当责任与自我确定地是背道而驰时,我们该怎样做抉择?是本应承担的责任,还是自己想要追求的幸福?这是我一直以来无法解答的问题。而安娜的做法,却正正是我所厌恶的。我欣赏安娜的坦率与果敢,却实在无法喜欢她那背叛道德和良心的出轨。
斯切潘,真是个油头粉面、满腔滑稽的可笑的人。为着自己出轨而寻求理所当然的理由,认为是不能再对妻子发生爱情,认为是自己不幸地爱上了别人。看了让人发笑。不过是贪新厌旧、追寻肉欲的毫无节制力与良心的混蛋而已。先是法国女教师,后又是哪个女优伶,真不知该怎样嘲笑他的爱情。尤其是有一处,妻子道丽像他要求钱币去支付孩子的新衣费,而他仅是让妻子赊账,当日却送给女优伶项链时,这令人厌恶的角色啊。要论虚伪,他更是个中翘楚。卖掉道丽的林业时,明明可以听从列文的建议获得更多的货款,却为着可笑的贵族面子而认为不必如此计较,反倒因为削减开支而让妻子搬到乡下去。以及,在安娜从死亡之中逃生,不是为着众人的幸福,而是为着要受到社会的夸奖和赞美,向卡列宁做出的条件。真是恶心至极。
弗隆斯基,这个人物是薄弱的,无趣的。人人都说卡列宁无情,虚伪,僵化。照我说,弗隆斯基除着因为年轻而稍显活泼外,一切都比不上卡列宁。无论是聪明才智、思考行动、道德信仰还是宽宏大度,都不及卡列宁。安娜爱上这样怯懦、虚伪的人,是可怜,是凄惨的。
道丽,是可怜的,令人同情的。在这里我们看出我们对于男女的不公平的看法。道丽原谅了自己出轨的丈夫,我们称为是无用又怯懦的,当时的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卡列宁原谅了出轨的妻子,我们称为宽宏大量,当时的人们认为是羞耻且怯懦的。无论如何,遭受背叛,都是值得同情的。而选择的方式行为,不应该受男与女的限制,不是离婚就是正确的,也不是隐忍便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要看处在环境中的人 ,究竟哪样伤害是最少的。
列文是受人喜爱的。他那喜爱劳作的,贴近生活的,真实而又热烈的存在,与当时社会僵化的思维、居高临下的贵族思想是那样截然不同。他和吉蒂单纯的热情的爱恋是那么的令人高兴和欢喜。是最让人会心一笑而又祝愿的爱情。
书中还有很多刻画深刻的人物,实在无法一一细说。
这本书是非常值得一看,再看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安娜·卡列尼娜(上)》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