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浮生六记(典藏本)》读后感_1700字

《浮生六记(典藏本)》读后感1700字

66《浮生六记》,沈复/著
拜读此书,因缘自林语堂老先生的一则评价。——芸,我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我实在好奇,能得到林老先生如此盛誉,到底是怎样的奇女子?
此书乃自传体散文小说。其中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其中前四卷广为人知,后两卷遗失,据说,乃他人“续貂”之作,不知是否心理作用,后两卷确实读来乏味无趣。
沈三白的文字除了《坎坷愁记》较为阴郁悲凄外,总体来说清新活波,淡雅舒朗。
卷一《闺房记乐》记述与其妻芸娘日常生活趣事,二人志趣相投心意相通,伉俪情深读来羡煞旁人;卷二《闲情记趣》写自己对插花,盆栽等兴趣爱好的见解,其中某些方式方法,或可借鉴;卷三《坎坷愁记》记述与家庭族人之间嫌隙矛盾,读得颇感悲愤;卷四《浪游记快》记载其所游历各地的盛景,让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卷五《中山历记》记载其在台湾所见闻的人文风俗,读来冗长乏味;卷六《养生记道》记载其养生之方法和心得,一言蔽之:清心寡欲。其中提倡方式方法大多老生常谈,唯其“得闲”和“读书”益于养生的言论,让孤陋寡闻的我颇感耳目一新。
当然,读罢此书,最大的感想是,林语堂老先生的盛誉,芸当之无愧。
芸志趣高雅。伺花弄草,鉴赏顽石,诵读诗书,整理残缺不全的书籍,搜集分类,汇编装订成册,并写出美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心灵手巧。精于厨艺,不费之烹庖,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工于女红,小帽领袜,皆芸自做。衣之破者移东补西,必整必洁,色取暗淡,以免垢迹,既可出客,又可家常。
善解人意。为招待三白朋友宾客,她不动声色,拔钗沽酒;三白饮酒,不喜食菜,她便巧作赏心悦目的梅花盒,增益食欲。
古灵精怪。为观“花照”,脱去罗裙着上男子的衣帽,女扮男装,瞒过公婆,随夫外出游玩;三白插花欠生动,便找来螳螂、蝴蝶、蝉等昆虫,用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插花更增生机活力,见闻者无不称赞。
天真烂漫。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幽默风趣。三白戏言她诗从白居易,欣赏李白诗词,嫁夫沈三白,与“白”字颇有渊源。她不假思索笑言:“‘白’字有缘,将来恐白字连篇耳”。
通情识礼。因代写家书一事,为公公误解,为避免开罪于婆婆,竟不自白;三白厌其迂拘多礼,曰:“恭敬在心,不在虚文。”芸答曰:“至亲莫如父母,可内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世间反目,多由戏起。”此后,夫妇二人举案齐眉,以礼相待。
如此灵动聪慧,诗意有趣的女子,无论古今,都是鲜见的。莫说为男人思慕,连身为女人的我,对她也是且妒且爱的,也是我立志要仿效的。
当然,在那男尊女卑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芸初做人妇亦如普通女子般中规中矩,缄默寡言。由此猜测,倘若芸嫁与普通世俗的屠夫走卒,想来会明珠暗投,泯然众人矣。
幸而,她遇到的是为人直爽不羁且儒雅纯真的沈复。他没用封建社会“夫为妻纲”的世俗道德约束芸。他教芸猜谜语,行酒令,伴她读书论古,品月评花。在他的循循善诱之下,芸浪漫天性得以自由生长挥洒,才成全了此般情投意合伉俪情深美好姻缘,并传为佳话。
然而,如此奇女子却落得贫困潦倒,与儿女分离,背井离乡寄居别家,郁郁寡欢病死他乡。种种遭遇,如果简单归因于“红颜薄命”,“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宿命论,未免过于简单粗暴。
在我看来,应与三白行事欠妥当有关,也与芸遇事大多淤积于心,缺乏情绪上的自我调节自我疏导有关。当然,更与那个礼教森严的迂腐的封建时代相关。
经典摘录:
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
时当六月,内室炎蒸。檐前老树一株,浓阴覆窗,人面俱绿。
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
治有病,不若治于无病,疗身不若疗心,使人疗,尤不若先自疗也。
牛喘月,雁随阳,总成忙世界;蜂采香,蝇逐臭,同是苦生涯。
故读书为颐养第一事也
知足,能得闲,斯为自得其乐,斯为善于摄生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浮生六记(典藏本)》读后感_1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