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双城记》读后感_1300字

《双城记》读后感1300字

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马奈特(Dr.Manette)散步时,突然被埃弗里蒙德侯爵(Marquis St. Evremonde)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杳无音讯。两年后,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露茜(Lucie Manette)被好友罗瑞(Jarvis Lorry)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罗斯小姐(Miss Pross)抚养下长大。
18年后,马奈特医生获释。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家酒店的老板、他旧日的仆人德发日先生(Defarge)收留。这时,女儿露西已经成长,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尔斯·达内(Charles Darnay),受到他的细心照料。 原来达内就是侯爵的侄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在与马奈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露西产生了真诚的爱情。马奈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在法国,达尔奈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埃弗里蒙德侯爵继续为所欲为。当他狂驾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德发日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他的那位一家被埃弗里蒙德侯爵兄弟杀害的妻子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达内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Gabelle),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马奈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因其受迫害的经历得到了尊重,使达内回到妻子的身边。可是,几小时后,达内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德发日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得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达内死刑。
  就在这时,一直暗暗爱慕露西的律师助手西德尼·卡顿(Sydney Carton)来到巴黎,买通狱卒,混进监狱,顶替了达nei内,马奈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达尔奈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 德发日太太(Madame Defarge)在达内被判决后,又到马奈特住所搜捕无辜的露西及其幼女,在与女仆普罗斯的争斗中,因自己枪支走火而毙命。而断头台上,卡顿为了爱情,成全别人,从容献身。(摘自百度百科)

正如这本书开头所说,这是黑暗的时代,也是光明的时代。贵族压迫底层人民,视人命如草芥,小人物憎恨统治者,一心想把他们送上断头台。而所谓的革命,而最终也变成一场大屠杀,把那些有罪的或者无辜的人一股脑送上刑场,枭去首级,换来一群人的欢呼。所幸的是,这样的时代,仍有善良的人存在,一心想要解救他人,甚至为爱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

不得不说,不愧是大文学家,狄更斯的文写的确实漂亮,读起来感觉很舒服。其中好多描写,要是放在中学课本里,肯定是要背诵的,要不就是各种赏析。当然也是翻译的好,想想光是翻译就写的这样了,读起原文肯定更有意境。如果有时间,或是有耐心,想去拜读一下原版。

ps:看书还是要连起来看,中间隔的时间太久情节都连不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双城记》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