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读后感900字
微信读完的第90本书《中国文学史》,历时5小时20分钟,同时看《这个历史挺靠谱的》,同个时代,先看历史,再看文学,融汇贯通,有背景理解起来不一样。历史、文学史,按时间来写,比较容易拼凑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有些东西是承前启后,有缘有故的。我们接触语文12年,缺少文学史的教育,语文的教学也缺少跟政治文化经济历史深度联系……一个语文老师,历史也应该很好的。以前,我们没有这个历史底蕴去支撑理解语文,也许是重语文轻历史。就知道背背背文章,作者哪个时期的,有什么历史背景,为什么哪个朝代盛行这种文章?我们比较纯粹地学习一大堆古文,却不成体系,不知道为什么学。其实初高中学的,都是经典。“夏商周秦西东汉”诗经,风雅颂赋比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氓。论语十则。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汉府,汉乐府《木兰诗》,贾谊《过秦论》,《古诗十九首》(如纤纤濯素手,扎扎弄机杼)司马迁史记中的《陈涉世家》……“三国两晋南北朝”,建安文学,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植七步成诗《邵明文选》陶渊明……“隋唐五代与十国”,唐朝背景分为初唐四杰(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盛唐(李白、杜甫)、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韩愈柳宗元之文章,白居易杜牧李商隐之诗),历史背景不同,素材不同……“辽宋夏金元明清”,辽宋夏金是并存的,中国的版图被分成很多块,北宋国力胜于辽,其他地方称臣,崇文,唐宋八大家,唐两位,韩愈柳宗元,宋六位,欧阳修秉承韩愈的文章特色,欧阳修《醉翁亭记》,三苏,曾巩,王安石及其变法。柳永,晏殊,李清照,宋词。岳飞《满江红》靖康耻,是靖康年间,北宋两个皇帝被俘虏,局势变了,南宋多了很多武将,很多战争的诗,比如辛弃疾,国破山河在,家书抵万金……元曲,六月雪,莺莺传,原来元朝只维持98年,人分九等。明清的小说,四大名著……按时间拼凑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学史,有利于系统学习。再结合历史背景,名家点评,引入门,再细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