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全集(刘涛、王凯主演)》读后感1700字
年初得知《欢乐颂》小说将被改编成电视剧,由《琅琊榜》原班人马制作,于是我废寝忘食连着两个星期,看完了这部小说全三册。这本书是一本职场宝典,书中既有江湖规矩也有生存指南,处处闪烁着处事智慧,也温存着茫茫人海中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解读了朋友,以及更多的一些别的东西。 看似光鲜的标签下每一个人有着不一样的人生背景,她们性格各不相同,却各自在都市中打拼。同名电视剧年初在几大卫视热播,剧情基本上和小说的一致,这里不再赘述。电视剧已播完一段时间,在看剧的过程中微博上出现了好几次奇怪的热搜,主要有两个声音:一个是这是一个双商至上的社会。另外一个是明显的身份阶层等级。结合电视剧和小说我想聊聊这两个话题。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话题#一根直肠通大脑#,显然这是一句非常贬损邱莹莹的话。在五美中邱莹莹双商确实多次让人快爆发出洪荒之力了,但是,随着小说的情节慢慢延伸,我对邱莹莹增添了很多的好感。尽管她说话无遮掩,办事不过脑子,没有眼力见儿,但她的善良,她的努力以及她的真实也同样散发着光环。
也许邱莹莹更像是刚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普通的我们。经过了看不见硝烟的职场的磨练,我们从原本最真实最活泼的状态变得小心翼翼亦步亦趋。是不是很多人丢失了当初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共处,怎样的方式都不重要,关键是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在法律和道德约束的前提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自己的一生。然而这真的很难,有多少人是真的在做自己呢?(但邱莹莹有点不争气,后来在爱情面前又死乞白赖了。。。。。。有点剧透了)
去年很火爆的一篇文章《所谓高情商就是懂得好好说话》,我无比赞同这个文章输出的观点。但是,好多人把那种能游走于各种夹缝间巧舌如簧的人吹捧成为高情商的人,我不太认同这种单薄意义下的所谓高情商,我觉得高情商不仅是懂得好好说话,而且说真话有用的话或者不说破却能点破的话,当一个高情商的人站在高点俯视并统筹全局的说出让在最低点仰望他的人内心为之一振温暖而有力的话、言行合一的人才是高情商的人。在《欢乐颂》小说中有一句话(原话想不起来了):真正的高智商是懂得怎样承担起那份责任和那份勇气。嗯,无比赞同。
再说有关阶级,有很多人大肆批评这部小说和同名的电视剧放大身份阶层,呼吁金钱至上。但现在的真实社会就是这样,利欲熏心,金钱至上,人情淡薄,这本是社会最真实的问题,呈现在电视剧中即被无限的放大了。而现实社会比剧情中的更狗血。
听朋友讲,现在的小孩在大学就开始讲攀比家庭背景了,可能更早。我震惊并且又一脸懵。是的,每个人的出生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出生后就被贴上标签,喝的什么奶粉,买的哪国的尿不湿,不满一岁时摇上哪个幼儿园的号,入学时塞的多少钱上了哪个附中或者实验班,高中时搬到哪个学区房,大学时去的哪个国留得学,归来时披着怎样的海归马甲……
现在小孩的每一步都被父母提前想好去帮他们做了,然而年轻的一代越来越没有了一个叫信仰的东西,身上贴的全部是标签,显露的是阶层。
小说中将五个不同性格的女孩聚在一起,抽丝剥茧般的将他们的性格一一剥离她们的躯体,让我们看到最真实的人,将他们那些不完美晒在灼热的日光下,揉碎后又拼接在一起。引用《奇葩说》中姜思达的一句话只有经历血淋淋的死,才能更好的血淋淋的生,小说的最后我们看到了最真我最勇敢的五美。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然而经历过一些风雨后我们都要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最后这句是我从小说中读到的最简单易懂的道理了。
在网上看到有一个记者吐槽电视剧,说电视剧中的富二代演的太假了。六六曾在电视采访的节目中说过,做电视的人需要有一种责任,影视节目播出,直接输出的是一种三观。这部电视剧就是告诉我们,即使是富二代,人家也是有实力,凭真本事说话。 如今影视行业资本涌入,影视作品就像曾经被吹捧的一样 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以往那些猪都在天上飞,如今地上全是坑。 最近看见,《欢乐颂》正在筹备第二部,挺期待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欢乐颂全集(刘涛、王凯主演)》读后感_1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