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后感3000字
《老人与海》:命运是一场遒劲的远行
我把我在本书中最喜欢的一段文字摘抄在这里当做开头:
“他很快就睡着了。他梦见了狮子,那时他还是一个少年,看着长长的金色海滩和白光熠熠的海滩上,海滩是那么白,白得几乎要灼伤他的双眼。远处是高耸的海岬和棕色的大山。每天晚上,他都会梦回那道海岸边。在梦中,他听到海浪拍岸飞溅时的巨响,看见本地的船只在惊涛骇浪中穿行。在睡梦中,他仿佛闻到了甲板的柏油和填絮的味道;在早晨,他嗅到了陆风带来的非洲气味。”
这段文字源于主人翁圣地亚哥的一个梦境。至于我为什么要拿它当做开头,是因为“梦”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非常重要。悉德·菲尔德在他的经典剧作教程《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对小说有过这样的阐述:“在小说中,所有的行为动作都发生在人物的头脑中,即在戏剧性行为动作的‘头脑幻景’之中。”既然海明威将圣地亚哥的戏剧情景设置为孤独又遥远的大海,那么他的心理活动以及最能反映潜意识的梦境,便成了我们了解圣地亚哥心路历程最重要的依据。
说到这儿,也许有人已经想到了弗洛伊德那本最著名的《梦的解析》。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奠定了精神分析理论体系,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弗洛伊德在这本书中的主要观点为:“梦都是愿望的满足”、“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
参照这一理论,再去反观《老人与海》中几次关于梦境的描述,我们就能非常清楚地触摸到人物内核。
第一次关于梦境的描述(就是开头那段话),发生在他出海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一条鱼的时间节点。在这期间,陪伴他的是一个小男孩。从男孩五岁开始,圣地亚哥便带领他一起出海捕鱼了,不过持续的坏运气使得男孩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命令去跟随另一个渔夫,捕不到鱼便没有收入,毕竟没有人愿意冒险。
“在第一个礼拜,那艘船就捕获了三条大鱼,而圣地亚哥依然一无所获,这让男孩不免觉得悲伤。”因为对圣地亚哥始终心存感激并抱有极大的同情,男孩只好竭尽所能地在生活中照料他:
“男孩常常去帮老人的忙,要么帮他拿卷好的吊索,要么帮他拿鱼钩、鱼叉,或者帮他扛卷着船帆的桅杆。那张帆用面粉袋补了又补,那么卷着,好像一面常败将军的旗帜。”
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得到这么几点信息:1.男孩非常善良。2、圣地亚哥的运气真的很差劲。3、圣地亚哥是个穷光蛋,
穷到了什么程度呢?
“棚屋屋顶盖着王棕树的叶子。在屋内,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在肮脏的地面上还有一个用木炭来煮饭的地方。”而这个用来煮饭的地方,除了每天排演“今晚吃什么”的谎言剧本以外没有一点用处,因为他根本没什么可吃的。
这种异常悲苦的情境,既是海明威为人物设置的极端困境,也是他心中生命之火喷薄而出的力量源泉,更是《老人与海》这本书对于所有读者的意义所在,即:无论生活给予你什么样的艰难处境,你都要勇敢接纳。
于是我们看到:“老人全身上下无不呈现老态,除了他那双眼睛,如海水一般的幽蓝,炯炯有神,透着一种永不服输的气质。”正是这种精神,让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成为了一种精神图腾。
在“徒劳无功”的八十四天里,圣地亚哥始终坚信自己能在下一次出海时捕获一条大鱼,因为这样的经历此前并不是没有发生过,那时的记录是八十七天。他曾对男孩说,八十五是一个幸运的数字,他准备好好睡一觉补充体力,在黎明到来时分去迎接上帝赐予他的圣餐。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那个美丽的梦境。平静,安详,是一个历经所有磨难之后的老人所能呈现的最好状态。他梦到了自己的少年,还有一头狮子。记得吗?“梦是愿望的满足”,那头狮子是圣地亚哥内心力量的象征,代表着骄傲的过往。
我们可以把第一次梦境理解为出征前的壮行酒。
在随着洋流漂泊了几天之后,圣地亚哥终于遇见了那条属于他的大鱼,这个可敬的对手让他吃了不少苦头,遍体鳞伤,好在凭借旺盛的斗志和娴熟的技巧,圣地亚哥始终掌控着局势,但也仅仅只是做到僵持。在一个“浓云渐起,星星一个一个都不见了身影”的夜晚,疲惫的圣地亚哥迎来了他的第二次梦境。
“他没有梦见狮子,而是梦见了一大群海豚,整整延绵了八或十英里,因为正是交配的季节,海豚高高地跃入空中,然后又坠回它们跳跃时形成的水涡之中。然后,他梦见了自己在村子中,睡在自家床上。接着,他开始梦见一片长长的黄色海滩,他看见第一只狮子从薄暮中走下来,然后由来了一只狮子。老人把下巴搁在船头的木板上,船抛了锚,晚风从岸上吹来。他在等待着,是否还有更多的狮子会来。那刻,他非常快乐。”
第一只从薄暮中走来的狮子是他自己,第二只呢?或许就是那条大鱼。狮子是个隐喻,代表着强大的对手和挑战。人这一生,要么是和别人战斗,要么是和自己战斗,但可以肯定的是,永远都在战斗。圣地亚哥充满快乐地等待着更多狮子的到来,是因为他享受一切形式的挑战,并且从不畏惧。和大鱼的这场艰苦战斗,或许让他回想起了在酒吧赢得腕力大赛的场景,整整一天一夜不合眼,生生地把对手拖垮。从那时起他就知道,只要决心够强,他就能战胜任何对手。
于是,这第二次梦境便是作战时的军鼓号。
最终,圣地亚哥拖着一副巨大的鱼骨返回了村庄,他没能保住这条鱼,鲨鱼吃光了他的战利品,命运似乎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但就像男孩对他说的:“他没打败你,那条大鱼没有打败你。”圣地亚哥用勇气和行动实践了他的信仰:“人不是因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战胜。”
当露台酒店旅行团里的女人,指着那条大鱼长长的脊骨问侍者“那是什么?”的时候,当侍者想把一切经过讲给她听的时候,在大路的另一头,老人在自己的小屋里沉沉地入睡了。
最后一次梦境,也是全书的最后一句话出现:老人又梦见了狮子。
这一次梦境是凯旋时的协奏曲。
纵观整部《老人与海》,我们会发现圣地亚哥从来不曾诅咒过命运,尽管命运给了他无穷无尽的麻烦,相反,他一直在赞美,正是这种赞美,让圣地亚哥的抗争有别于大众惯有的愤懑,而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我们来看看圣地亚哥是如何与大鱼惺惺相惜的:
“鱼儿,我热爱你,也非常尊重你。”
“它并不如要捕杀它的我聪明;虽然它比我更加高尚,本事更加大。”
“我希望我是那条鱼,他想,拥有一身的禀赋。”
“万福玛丽亚,为这条将死的鱼儿祈祷吧。虽然它是那么了不起。”
“它是那么一条沉稳、强壮的鱼儿啊!它看似无所畏惧,那么自信满满。”
“我从来没见过像你一般,如此庞大,如此美丽,如此冷静,又如此高贵的东西。”
如何?是否觉得有一缕圣光从头顶倾洒下来?我们何曾这样感激过命运?感激它对自己的苛刻和成全?“纵使心力交瘁,也要时刻准备战斗”,圣地亚哥就是海明威的化身。
参加过一战的海明威,在战地服务期间被炸成重伤,二战时成为战地记者赴前线采访,因为飞机失事又受到重伤,接二连三的伤痛为他换来了光荣的勋章和无限的创作灵感。《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对战争的彻底控诉,他痛恨战争。于是我们就明白了为何海明威会一次又一次地奔赴战场,因为他比任何人都迫切地想看到战争结束的样子。这些经历让他的文字摒弃了矫作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纪律严明的简洁直白,充满力量,直指人心。
《老人与海》是属于任何时代、任何情境的,它如同一座灯塔,为迷航的旅人指明回家的方向。真正的湾流中的黑色海水是世界上最好的疗伤药,我们要的大鱼一定也在某个地方等待着。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老人与海》读后感_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