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读后感1600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已经被很多人推荐的书,已经在书单里躺了很久了,终于下定决心把它翻出来了,只不过打算是用听的方式来打开它。
连续三天,沉浸在书的内容里,匆匆而过。当听完之后,才发现不是那本朋友推荐的书,书名一样罢了,作者是一位叫做高铭的人。这两本书的关系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它们所带给我的深思,我想是一样的。
书里涵盖的内容太丰富了,每一个精神或者心理患者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所展现出的知识的渊博性、逻辑的完美性、信念的坚定性,让我时不时地会产生对它们的无比坚信从而对我自身产生强烈的质疑,质疑我的所知,质疑我的性格,质疑我很多追求的事物的意义。
然而它也解释了很多我曾经的行为,给我了我曾经苦寻而不得的答案。
我小时候是一个内向的孩子,沉默寡言,喜爱安静,到了热闹的场合常常茫然失措,身体不听使唤,久而久之,就学会躲开这些场合,享受独自一人的快乐和满足,实在无法躲开。就选择躲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注视着周围,观察着周围,幸运的是,我在这方面有着极强的天赋,总能找到合适的位置。虽然在表达和应变能力上变得异常薄弱,但是却变得很善于观察和分析,我也对比乐此不疲,特别充实和快乐。
改变我的有两件事情,一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变化,周围的人告诫我要去出入这些场所,那对你以后社会上行走有好处,因为告诫我的人都是我极其在乎的人,我觉得我不能伤害他们,况且他们也是为我好,说的也是对的,于是我选择硬着头皮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只是我忽略一个事情,无忧无虑的我,美满幸福的家庭,如果我不主动去改变,谁也不会强求我,我可以一直待在我自己的象牙塔里,不用去面对他们告诉我的社会人心的磨难,谁又愿意去经历磨难呢,只不过他人无法选择,而我不同,我可以选择。果不其然,这磨难来的时机不对,不知道是早了还是晚了,我没做好准备,心理也脆弱不堪。我承受不了这改变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这一切我厌恶我自己,那是年少时精神上出现了第一次创伤。第二次是高中时期,我初中是个不爱学习的学生,沉迷游戏和玩乐,晃荡三年,学业荒废。我当时丝毫认识不到父母老师口中所说的学业的意义,毕业的时候也还懵懵懂懂,而父母也没让我辍学,坚持送我去进行了补习,那一年是我很快乐的一年,我的成绩进步了很多,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于是我膨胀了。高中三年,我努力与自己做的斗争,在得志狂妄的自己和对现实感觉不对的自己之间,博弈了很久,逐渐的我开始无法睡眠,神经开始衰弱,强迫症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进去了抑郁症的行列。那时候我寻求了很多人的帮助,从一步步的希望再到失望,我明白了除了我自己,他们帮不了我。而最为让我害怕的事是这段时间,我曾经引以为豪的能力总是若隐若现,而且大有理我远去的趋势,我害怕极了,急于寻求改变,想挽留这些能力,做了很多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的事情,还好他们不曾离开。当时的精神状态和书里说的一样:“那个矛盾,是一种孤独感。虽然为此痛苦不堪,但是又尽力维护着那种孤独感。经常是处在一种挣扎状态:既希望别人关注、关心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接触和回应别人,于是干脆直接拒绝。可是骨子里有时那么的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关注”。然后也成为了书中说的:“有些东西在心里,不是不说,而是不能说。我试过太多次说给别人听,得到的评价是:你想那么多干嘛?你有病吧?你最近怎么了?你老老实实挣钱,别想那些没用的东西。你疯了么?你就不能干点儿正经事吗?你喝醉了?太多太多次的打击了。于是我就放弃敞开大门,关上了,不止这样,我还在大门上上了锁”,这成为了第二个精神创伤。后来花了很多年,我一直通过尝试各种事物来治愈这个精神创伤,渐渐的我又找回了曾经的感觉,这是我开始感谢这两段经历,他们让我有了无与伦比的财富,一直指导我在现在和未来的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