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_1000字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1000字

前两章印象深刻~后几章就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随笔了~

前两章是作者对各种政治体制的批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闪过一个念头:“为了反对而反对,也是有意义的。”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刘瑜的批判是“无意义的为了反对而反对”。相反,我在想,我们这个社会容易走极端,我们国家缺少的就是刘瑜这样的“魏征式”人物——他们老是跟你过不去,老是跟你唱反调,老是找你的不痛快。他们为了真理而反对、他们为了意义而反对、他们为了集体利益而反对、他们为了反对而反对。

为什么我们没有听说过人民代表大会上因为大多数人反对而没有通过的法案呢?因为我们觉得这样不好看,这样显得人民代表大会丢了面子。我们容易为了面子而失去里子,难道不是吗?我们觉得这样来回的博弈、来回的寻找平衡之道,它费时、费力、费脑、费钱,它让人不爽。

人贩子十恶不赦、没有人性,所以法律就应该判他们死刑,这样我们才痛快。可是很少有人站出来说我们也应该尊重罪犯的人权,更少有人站出来说增加罪犯的量刑可能会导致犯罪人数的增长。为什么?因为这样的讨论费时、费力、费脑、费钱,它让人不爽。

最近一直在学《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条就是:“我们追求的不应该是某一项指标的最大化,而是要在边际上追求一个平衡。”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追求边际投入等于边际产出这个平衡点,我们应该追求各项指标的一个合理权重,从而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难就难在没人知道这个平衡点在哪,没人知道合理权重到底是多少。追求这个平衡点和这个合理权重会让人不爽,它既不解馋也不解恨。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到了一件科学仪器——天平。社会的主流观念、人们下意识认为正确的事情在天平的一端,而刘瑜这样的人就是砝码。他们让天平不至于太过倾斜,他们让天平保持着微妙的平衡,正是有了这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才不至于让我们这个社会走向一个极端。因为经济学告诉我:任何极端都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就像这本书中写到的:没有一个正义标准可以放之四海且贯通古今,每个人实际上都在特定情境下“因地制宜”地选择正义原则。

不可否认,读这本书很痛苦,读这本书就是自找麻烦(尤其是前两章)。但是我仍然推荐你看看这本书,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