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巴比伦》读后感700字
因为这个名字,因为这部影片,或许更多是因为化工厂,所以很想看一看故事原来的模样。作者痞气地调侃着过往,那些曾经认为卑微的、青涩的、愚蠢的、滑稽的、留恋的,都在不经意的自嘲中默默感伤。故事发生的画面似乎永远在朦胧的雾化里,冲斥着刺鼻的化学味道,宽大的制服,各种被抽象了的面庞却那么真实地让我们触摸到了曾经的时光。
我是在化工厂长大的孩子,纵然作者那“痞气十足”的语言就像印象中的二氧化硫一样让我觉得并不美好,但它还是硬生生地让我想起了很多厂区的生活和厂区的人。还有关于宣传科,父亲也曾在那里待过,不顾早晚地站在黑板报前,站在属于他的一方天地的面前描绘着自己的梦想。
在那个凭粮票去食堂换饭菜的日子,上澡堂要用生命去拼抢的时光,还有期待汽水冰棒福利的岁月里,人没有太多的欲望,狭隘地过着自己的美好生活。渐渐的,我们离开了化工厂,从平房住进了楼房,我曾那么庆幸自己再也不用担心闻着臭气熏天的二氧化硫了,可就在离开了很多年以后,我去寻找那和伙伴们一起抓过蝌蚪的池塘,一起飞奔着脚踏车的操场,总是由父亲来描绘的黑板,全部都找不到了,曾经上房揭瓦的邻居男孩如今架起了金边眼睛,斯文客气地在面前泡着滚滚的热茶,曾经跟在身后小心翼翼地邻家妹妹如今挎着prada,任外企高管叱咤风云,曾经总是给我们带糖果的叔叔已经消失于人间……记忆一旦走丢了就无法回到原点,即使你能找到曾经的坐标,但风景不同了,人也变化了。
有些事,就是专属为了回忆而发生的,所以也不用遗憾,只要我们还能时不时愿意回想,就是幸福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少年巴比伦》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