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幸福的另一种含义》读后感_1900字

《幸福的另一种含义》读后感1900字

最近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阅读完马克李维的《幸福的另一种含义》,故事以主人公在沿途所遇到的事件与景观反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马克•李维的这部作品我读起来觉得更像一部公路电影,文字的描绘让我在脑海里不断呈现一帧帧如同电影的画面,可谓是活灵活现,故事情节的发展随着两位主人公行程的进行而变化,而这其中又隐藏着主人公内心的秘密,让人不断好奇又忍不住做各种联想与猜测,就好像福尔摩斯探案一般,是一部让读者与主人公互动的小说,小说一开始就给读者设了一个局,同时,作者的语言非常具有吸引力,几乎没有多余的话语,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唯一不足之处就是译者的几处翻译让人体会不到作者真实的内心感受。改天抽空读读原著。但是在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不到最后一刻,也许你都没有完全有把握事情的走向、故事的结尾,这就是写作的技巧吧。

书中的两位女主角都很有趣,一位是在年轻时候做了所有可能的以及不可能的疯狂的事,阿加莎有一帮真正的朋友,有一个疯狂迷恋着的爱人,她参加过各种抗议、游行以及真正的暴力行为,这些事情不可能完全为人称道,但是他们争取的是平等与公正,代表了青春的一腔热血以及爱的同理心,这样的生命狂暴激扬、不计后果,所以她们中的大多数在之后的岁月中活的并不好。而另一位正在年轻的米利,却拥有着最安稳的生活,一位好友,一名男友,一份越来越安稳的工作,就是这样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女人却开始了一段冒险的旅程,这故事本身就足够疯狂,但是这还只是疯狂的开始,马克•李维做为一名很有气质的作家,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两个人命运交织的故事还要追溯到更早,原来命运早已经通过爱恨情仇将两个人绑在了一起,而两个人的相遇也让阿加莎揭开了米利性格中冒险与不羁的一面,让米利看到了之前自己并没有发现或者是不愿挖掘的自身的真实想法。无疑这是一个充满了隐喻的故事,在路上是一个寻找与发现的过程,在迥然于平时生活环境的时空里,可以逃离多年的思维惯性,在这个时候奇妙的是你也许可以与自己的精神世界交流,并且发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我,以及自己真正的渴望。 而看完这本小说,我忍不住想要比较哪种生活方式才是更好的呢?这个问题也许没有正确答案,如果从结果来看,无疑米利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但是却缺席了生命中大部分精彩的可能性,阿加莎则失去了三十年的光阴;如果从过程来看米利的生活乏善可陈,甚至她都无法真正认识她自己,而阿加莎的生命无疑精彩得多,年老躺椅上的遐想想必绝不枯燥,我想在选择哪种方式更好的过程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同,但是却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塑造的另一个值得玩味的人物就是米利的妈妈“汉娜”,“汉娜”曾经是那样英姿飒爽、斗志昂扬、放荡不羁,得到了妹妹的崇拜与朋友的拥戴,但是一旦接受真正的考验,或者说当她升格为一个母亲之后,她所有想法有了360度的改变,她过上了另一种平凡人的生活,将“垮掉的一代”形容为“一群小孩以及渴望自己作品被出版的天真作家们”,甚至可以牺牲掉妹妹有生之年的珍贵时间,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是属于一个成年人的正常蜕变,还是一个卑鄙之人的丑恶灵魂呢? 但这个故事看起来则如沐在春风中,因为两个女人都在路上找到属于自己“幸福的另一种含义”,这既可以是一种属于青春的激情,也可以是一种看透风景之后的平淡,两种都是真正的幸福,惟愿每个人都能在恰当的时机找到。

生活中,我们对于爱情、亲情、友情和人生的追求,有的循规蹈矩,有的天马行空,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在阿加莎心里,她的亲友和朋友不论过去怎样,现在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阿加莎依然会选择原谅他们。30年的牢狱之灾,对于阿加莎来说,是痛苦的,是无辜的惩罚。但她成功越狱,见到外甥女,见到那些朋友,重拾多年的友谊,九死一生的冒险,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风骤雨,唤醒了枯萎的幸福。

米利被劫持带阿加莎的逃路,她也一次次地问阿加莎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在千千万万人之中选择的是我。最后才明白,原来阿加莎是自己的小姨,当年若不是小姨的相助,自己可能连生命都没有,更别提什么自由了。至于米利的存在,则是阿加莎的精神支柱,她自己也说,在见到她之后,她觉得自己所承受的是有价值的。两代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却又有着血脉不可违逆的相似之处。

幸福的另一种含义究竟是什么?这本书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珍惜,也懂得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想到这里,似乎已经能够给幸福下一个定义:原来幸福就是追赶明天、追逐美好,在追求与收获中绽放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欢笑。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幸福的另一种含义》读后感_1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