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全传》读后感700字
只读了后面梁启超写的半白文。梁启超作为一名维新派的人物,去审视洋务派的李鸿章,可以说相当程度上很客观了。
这本书分几个板块,从李出世之前中国的局势,到李平发平捻,再说李办洋务,最后写办水利。梁启超选了几个李的标签性的活动,把李置于当时的背景下进行了评价。
李的“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虽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却依旧奉行的青年时的志向: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
少年时的他,想要“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楚霸王也曾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而他也觉得“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何其的相似。
我们的少年时候也总想着驷马高车,锦衣还乡。从刚出世时的俱怀逸兴,到后来的上下掣肘,最后的穷途末路。我们很容易想象到李当时的处境,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国民唾骂。甚至在甲午战败后的谈判桌上遭到枪击后,仍“刻意磋磨,毫无让步”。
他有点像中学时期被老师在寝室发现烟头,还拒不承认抽烟,拒不接受惩罚还要老师认错的我们。当然这只是不恰当的比喻…
近八十岁的他竟还铁骨铮铮,我们却挣扎在这尘世说些“抽刀断水水更流”,做些“借酒浇愁愁更愁”的鸟事。有些羞愧。
《李鸿章传》给我读成了一部励志鸡汤半白文,一些“亡国之利器”等搞笑名词也被我挑出来,我自己也是服了。不过其中一段比利时工程师呈给李,关于修水利的地方,我表示很感兴趣。那是我看的最认真的一段,虽然都读懂了,但还是想不明白。
不过微信读书也不是个专门搞分析的地方吧,大家的都是看到一段,管他看不看得懂,能装逼就装逼咯。无所谓也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李鸿章全传》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