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下)》读后感1200字
红楼梦一场,不枉在人间。
第一次接触红楼,是小学三四年级,学校里买的《四库全书》,类似青少年课外读物。很厚很厚地一本“大字典”没有完整的小说故事情节,却也知晓了不少精彩片段。“原应叹息”“甄士隐”“贾雨村”等的双关语。不得不佩服曹公的意境多么深远。
第二次,是初中同学家的一本带有拼音的红楼梦书,插画精美,文字底色是红绿蓝都有的“儿童书”,内容仅仅介绍了“黛玉葬花”这种经典的情节。那时候的我不懂红楼人生,即便是过了五六年的现在,也不是很懂。
第三次,是高中语文课本里选入的红楼第一篇章“林黛玉进贾府”,印象最深的事情是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曹公绘人本领强大,词藻华美大方,映衬了那个时候荣、宁二府的繁荣昌盛。记得当时老师花费了好几节上课时间让我们观看了87剧版红楼梦中节选在书上的部分。掩着窗帘,打开电脑,插上U盘,播放视频,买点小零食,趁着老师不注意,吃上几口,笑着凤姐出场时的几声大笑,宝玉呆萌地摔玉……是那时候最美好的事情了吧,是我最美的青春呀。
第四次,大一寒假。简单的看完了87版红楼梦。陈晓旭的林妹妹一直让人眼前一亮。觉得黛玉是个自恃清高却又弱不禁风的仙女,不过本来也是仙草的化身哈哈,“林黛玉前生绛珠仙草欠了贾宝玉前世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倾一生之泪回报” ,也真的很心疼有才华却不能和爱人厮守的她了。开头和结尾仙风道骨的feel很赞啊。
第五次,2017年的暑假。即将大二。从开篇的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到结尾的说道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认认真真读完了原著小说。没有想象中的拗口难辨,大部分都是大白话。红楼的作者人们说有两个,曹雪芹和高鹗。在读的过程中,经历了笔风的突然转变,多多少少有点不适应。严谨的曹雪芹不会这么写的!感情不对啦,语气不对啦等等。不过也是蛮厉害了的,能接着叙述完整个故事。圆了“石头记”,成了“风月宝鉴”(据说是红楼梦初稿)。不读红楼,不懂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想的就越多,不知红楼中许多道理会不会于这个时代相悖。成长是条路,遥远的路。好比见证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没落,清朝的日益衰败,封建社会男权女权的不公平等,都是些侃侃而谈的大事迹,阶级制度的荼毒很深呐。愿意倒不如谈一谈贾宝玉和林黛玉耳鬓厮磨的爱情,看一看薛宝钗的大度与知书达理亦或是108个女人物的塑造……年轻且鲜活的人物一个接一个出现,却又一个接一个离我们而去。暂且称之为宿命吧。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我觉得就是宿命的结果。
时间在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也在看着我们一点点长大。从小熟识的四大名著,可能从未真正读完过。长大成人后就会后悔为什么年轻的时候不多读点书(比如现在的我),愿付光阴,不悔过往。
读完此书,更多的是对青春的追忆。
(完)[月亮]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红楼梦(下)》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