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经典之作)》读后感1500字
第三步,晋升天后。
先说说,\\天后\\的来历。上元元年,武后建言高宗一孝顺名义,把祖宗封了个遍。再说到高宗与自己时,谈及需避讳,不可与列祖列宗用一样的称呼,于是\\自降身份\\,称为天皇,天后!\\天\\意味天命之意。此外,天后,意味着她是天的配偶,有比德于天。可见皇权此时已明确成为她为之追逐的目标了!
在此,我们说个重要的事件,封禅泰山。注意一点,在这一事件,武则天做了一件事,主持亚献。这一举动表明向全天下树立和皇帝并尊的地位。这里有个疑问,封禅是晋升天后之前的事,为何在这里提出?因为这次封禅,武后上了个提案,推动高宗做个件收买人心的大事:三品以上官员赐爵,四品以下官员加阶。这是一招妙棋,绝妙!成百上千的官员因此受惠,自然对武后感恩戴德。对之后的晋升天后事件,以及武后对朝政的把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想,难道没人能想到自封天后背后包含的政治野心?)
下面说说,建言十二事。武则天的目标不是有权力的皇后,而是权力无限的皇帝。要做皇帝,就要让天下人信服,就在晋升天后不久,武则天上书高宗,提出十二条改革措施。这是她第一次向世人提出自己的政治纲领。纲领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施惠百姓;
二是,笼络百官;
三是,提高母权(这条对日后武则天掌权之路很有影响);
四是,取悦皇帝,一则建议将《老子》作为科考教材,二则提倡节俭。
这份政治纲领,反映出武则天多年政治的生涯的历练,政治素质还是斗争技巧都已是炉火纯青了。
第四步,废黜儿皇。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关键点,高宗病逝,遗诏中写了些什么,武则天会因此失政?我们看下高宗临死之前,留下的一份政治遗嘱。遗嘱大致有三个意思,一是立太子为新皇帝;二是新皇帝为老皇帝服丧只需二十七天;三是赋予武后权力,这权力多大无法界定。文件是死的,人是活的。武则天如何为自己争得梦寐以求的权力?
这里我们先看看,长子李弘以及次子李贤的际遇如何。
长子死亡,次子被废。这里不禁产生疑问:
为何二子有如此遭遇?
二子分别触及了武则天的\\底线\\,俗语\\断我财路,天理不容\\。关于长子李弘死因众说纷纭,这里我认为李弘是患病死亡,因为据史料记载,弘年少多发痨疾,体弱多病是事实,加之高宗传位说有冲喜之意,不难推断李弘死因。武则天对长子的死是一种悲中带有一丝欣慰。这里我们来说说武则天的\\底线\\是什么。权力的分割消弱啊!说到底还是权力。注意,这个权力的瓜分消弱不是只靠太子一人,而是太子所代表的太子辅政党,这些人里面既是为太子服务,也为当朝皇帝服务,是想若太子登基,为了稳固政治地位当然要设法消弱其他势力,加强新皇为中心的政治团体的利益。
下面回到高宗病逝,新皇登基这个场景。此时武则天应该称呼为武太后了。武太后图谋夺权,李哲一朝被废,李旦糊涂接班,一个个接踵而至。
此后发生了件事,扬州叛乱。此事的重点在于平叛期间朝堂之上,裴炎的意外逼宫。而裴炎逼宫后果自然是被安上一个谋反之名,注意在这件事上武则天想得到什么。答案是,给世人一个合理的掌权理由。
随着宗室连反,武则天正好趁势进行打压清剿,我没先动手你们就送上门了,正好少了我动脑子想打压的罪名了。镇压宗室后,武则天原计划的拜洛水、受宝图的大典如期举行。第二年,武则天第一次穿上天子专用的衮冕祭祀上天。武氏王朝已经呼之欲出了。
第五步,登基称帝。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于洛阳登基称帝。
神龙元年一月二十二日,发生神龙政变,武皇被要求下台。
次日,武皇被迫下令太子李显监国。
三日,武皇下旨传位于李显。
四日,李显正式即位。
五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失去自由!多少年前,三子李显被软禁于房州,四子李旦被软禁于洛阳,如今落在自己身上了。只一句,世事无常。)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武则天(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经典之作)》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