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勇气:金融危机及其余波回忆录》读后感1400字
如果让一个人来好好讲一讲2007年那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伯南克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2006年伯南克接任格林斯潘掌舵美联储。踌躇满志的他打算在他的任期内推行“通胀目标制”以提高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减少市场的无谓猜测,并建立更有效的金融体系。
然而,这位倒霉的新船长迎来的却是暗藏在前方不远处的“大暗礁”—次贷危机。
在有惊有险地和大暗礁摩擦而过之后,有人庆幸这艘大船没有触礁沉没,也有人看着破损的船舷和桅杆嘀咕或咒骂。
本书可以看做是伯南克为自己及同僚的辩护。对他的冷静客观的陈词,只从理性和逻辑的角度,我是很乐意全盘接受的。
伯南克的两任任期的工作可以比较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危机处理,第二阶段衰退避免。
在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时候,为了避免大的金融公司无序倒闭对整个市场的毁灭性冲击。美联储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手段。
先是向因投资次级抵押贷款的基金倒闭而面临破产的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并最后促成摩根大通对贝尔斯登的收购,避免其破产倒闭。
接着接管濒危的两房,将其收为半国有,为其提供流通性支持。当然对雷曼兄弟的救助并未成功。也因此伯南克意识到在如此重大的危机面前,美联储的力量是单薄的,
必须联合财政部求助国会,举国应对。此后对美国国际集团、美林甚至花旗的输血营救都可谓成功。
为了避免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危机,甚至引起大衰退。美联储并没有遵循正统理论,而是实行了“伯南克式”的量化宽松,大举进行资产采购,收购国库券,为市场提供流通性。
此法不同于超发货币直接给市场撒钱,而只是给银行足量的准备金。在经济复苏势头不断加强时,银行会用准备金去发放贷款,带来货币流量和信贷流量的扩张,如此良性循环。
在三轮量化宽松之后,美国经济不但复苏到超过危机前的水平,还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同时,购买的资产也为每个美国人带来了近1500美元的收益。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扶大厦之将倾的话,那第二阶段就是妙手回春了。在面临一场罕见的危机的时候,美国不但没有像1929年那样在大萧条中沉寂下去,反而起身活蹦乱跳。
这么说伯南克简直是圣人了。我们知道世间是没有圣人的。
伯南克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有两个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一是危机预防。在危机爆发前没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当然这也可归咎于碎片化的金融监管体系,不足以提前发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这在危机后也成了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重点,即建立“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联合的金融监管体系。
二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又体现为两重。第一重是在金融公司贪得无厌、毫无节制地大肆敛财引发系统性危机,而联储和财政部又以纳税人的钱拯救这些元凶。
第二重是联储挽救了贝尔斯登、两房、美国国际集团等,而放任雷曼兄弟的破产倒闭,这很像是故意让它倒闭。
当然这些道德风险,从全局、系统利益的角度都能淡化。但是个体被群体的绑架,个体在不幸中被不公平对待也是实实在在的。
很钦佩伯南克的大智大勇,冷静却富有创造力,寻求广泛合作,不畏人言且能保持独立的行事作风。颇具国士之风。
在伯南克的告别会上,耶伦对他说:“我相信,在过去8年中,你最卓越的成就是表现出了自己的勇气,你不断地面临质疑和批评的噪声……但你明白如果屈服于这些批评意见,你就会永远沦为历史的笑柄,我从来没有见到你受到这些噪声的影响,你依然意志坚定,思想开明,充满创意,努力为这个国家提供最好的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行动的勇气:金融危机及其余波回忆录》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