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草房子》读后感_1600字

《草房子》读后感1600字

梦回童年

用两个夜晚的睡前时光重温了草房子,感觉像一部时光机带自己回到过往的时光,想起太多不可言喻的感受和经历。

与其说是写书评,不如说是写自己的感受。任自己的思绪飘飞进旧日时光里遨游,间或回过神跳出回忆感叹一花一世界。草房子是我小学四年级开始读的,陪伴了我很久。我当时常常忍不住反复读他们的故事,桑桑,纸月,细马,小康,白雀,蒋老师……他们的烦恼和欣喜,美丽和忧愁,泪水和汗水,都刻进我的记忆里,我曾经很多次在夜晚屏着呼吸读这些平淡又绚丽的文字,眼前总能浮现一帧桢鲜活的画面。家门前大片的麦田和油菜花海总能让我想起书里描写的大平原,我想那种大平原应该是成片上万个我所见过的田地的集合吧。我也忍不住想自己所见的河边的芦苇,在阳光下轻轻晃动散发银白的光芒,如果是望不到边的芦苇荡,该是多么慑人心魄的美!转念又会想,如果真的一眼望不到边际,确实会感到恐惧和茫然…我总忍不住看着文字在心里勾勒那些画面,于是他们就在我心底蔓延成一种带了独特印记的情感。

当我看着这些熟悉又久远的画面,曾经读书时的感受都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夹杂着新的体验和感悟,将我团团围住。我惊喜的发现自己记得桑桑第一次见纸月时害羞的表情,也记得纸月离开前跟桑桑妈妈的交代,很久很久在两个孩子的心里是永恒,在长大的我心里竟然还是永恒。我记得蒋老师清远的笛声,温老师从容淡然又坚强有力的气度,白雀的哀伤和忧愁,桑校长在孩子生病时的挣扎和坚持,秃鹤的泪水,杜小康的芦苇荡和鸭群,细马的羊群和他下车奔回油麻地的欢欣,秦奶奶天真又执拗的坚守…他们就这样鲜活在我心里的舞台上,不曾谢幕,不曾老去。我曾经似懂非懂的体会到他们身上人性的美好和光辉,也在重读故事时看到了人的脆弱和坚韧。我曾经以为只有孩子需要成长,当时我还是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现在年岁渐长,才明白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的依然是成长。纵然我们的身体会随着时光老去,但心灵的成长所带来的丰富感受永不消逝。桑桑在体力不支的时候,依然要坚持背柳柳爬上城墙,我想他是明白内心的成长带来的那种宏大且无法言说的感受让他此生无憾。细马在洪水退去后艰难地开始重整家园,并在悉心照料二娘同时扛起养家重担,他内心的成长之大是我无法衡量的。杜小康在绝望的芦苇荡中参透了希望的奥秘,从容坚韧的接受困难的洗礼,他的成长在我看来是脱胎换骨…而那些大人们,小康的爸爸,邱二爷,桑校长,蒋老师,秦奶奶,温老师,他们也在成长。情感的波折,家庭的变故,病痛的折磨,时代的变迁,太多生活的考验迎着他们扑面而来,勇敢者必须坚强面对,在同孤独,病痛,贫困和苦难的博弈中学会成长。这是生活教给我们的哲学,或许要用尽一生去参悟。

草房子是写给孩子的书,可在生活面前,谁又不是孩子呢?这本书美丽的何止是如诗的意境和如画的情景,又何止是真切的情感和经历呢?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草房子吧。那是每个人梦里的年少时光,是灵感顿悟的欢喜,是突然意识到人多么渺小又多么伟大时不经意流下的泪水,是某一瞬感念宇宙洪荒和无垠天地间人的存在似乎很奇妙又很平凡,是透过春日的树叶间隙仰望阳光的暖意,是望着初夏油绿和银白交错翻涌的麦浪时心底升起的满足和清爽,是秋日晴好的午后登高流下的汗水和站在山顶的震撼,是寒冬时节留在雪野里的脚印和随手画在雾蒙蒙的玻璃上的涂鸦……重读儿时的故事时,深藏心底的那些感受一点点淹没了我。

玫瑰花因为小王子的爱和关注变得独一无二,草房子也因为每个人阅读时的体验成为那个人专属的记忆和怀念。重读时开启了尘封的匣子,又带着新的生活经历读出了新的感悟,造就了新的回忆。站在二十多岁的路口回望十几岁的自己,突然想到未来某天自己也会有孩子,也会给孩子读这些曾经带给我很多感动的故事,那时,应该是另一番不同的体验吧!

把过往装进草房子,在梦回童年之后,让我们期待每一个平淡又独特的日子,用心去构建自己心灵的草房子。

写给自己,勿忘初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草房子》读后感_1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