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2400字
人海之岛与盘根之树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享受思维的乐趣,欢迎关注。1.和菜头曾在一篇文章中用人海中的岛屿来比喻人群,虽然我们散落在汪洋大海间,但是在最深的底部,我们是连成一体的。人性中的某些共同情感,使理解成为可能,而正是靠着这些共同的东西,我们与人群、与世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精妙的比喻,第一次读到时就惊讶于其直抵核心的准确,所以我记忆深刻。
后来读书,发现冯至并不这样认为,入到世上来,是艰难而孤单。一个个的人在世上好似园里的那些并排着的树。枝枝叶叶也许有些呼应吧,但是他们的根,它们盘结在地下摄取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人每每为了无谓的喧嚣,忘却生命的根蒂……,在他看来,人们之间的交往、联系只是表面上的同类呼应,在深入地下的根系上,我们永远孤独。这个比喻也很棒,揭示的是人们生而孤独的本质,极富洞见。
实际上,这个比喻虽是冯至的语言,但荣耀却属于里尔克。它出现在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文版前言里,中文翻译和前言都是冯至的手笔。可能同是诗人的缘故,彼此之间的理解更为深入,所以冯至翻译出来的作品流畅、传神,即使从没有读过原著,我也丝毫不会怀疑里尔克想要表达的意思会被遗漏。
里尔克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这本小册子并不是他的诗集或艺术专著,而是给一个迷茫青年的十封回信。他用或长或短的篇幅回答了青年对事业的困惑、对爱情的焦虑、对未来的担忧,虽然通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但他并没有以一个长者(事实上里尔克才三十多岁)的姿态给出人生的经验、操作的步骤。他从人生最本质的孤独谈起,谈到了寂寞,谈到了春天,谈到了悲哀,谈到了世俗,谈到了反求诸己,两三万字的篇幅简短易读,却自成一个体系。
虽然时殊世易,社会有了巨大发展,但是每一代青年的问题却还是差不多,所以今天再读这些信,依然可以感受到穿越时空的温情与睿智,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每当我感到烦躁时,就会拿起来读一遍,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如果大家多读一点这样的文字,就不有漫天的文字垃圾。
2.作为一个操纵语言的魔术师,里尔克却并不相信语言有何种魔力,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可理解而又说得出的;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言传的,他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过的空间。但他还是在语言所能达到的高度上,为我们搭建起生命的路标。
谈到人生的本质,他说,因为在根本处,也正是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我们是无名地孤单。伴随孤单而来的,是寂寞。那么我们如何对待寂寞呢?亲爱的先生,所以你要爱你的寂寞,负担那它以悠扬的怨诉给你引来的痛苦。你说,你身边的都同你疏远了,其实这就是你周围扩大的开始。如果你的亲近都离远了,那么你的旷远已经在星空下开展得广大。在里尔克看来,我们要学会与寂寞共处,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因为大多数人他们情心愿意把寂寞和任何一种庸俗无聊的社交,和与任何一个不相配的人勉强谐和的假象去交换……那时候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对于青年事业的困惑,里尔克虽然说那些问题与情感在它们的深处自有它们本来的生命,没有人能够给你解答;因为就是最好的字句也要失去真意,如果它们要解释那最轻妙、几乎不可言说的事物,但还是给出了他的忠告,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必须的创造。它怎么说,你怎么接受,不必加以说明。
对于青年爱情的焦虑,里尔克用的是类比的方法,我们知道的很少,但我们必须委身于艰难却是一件永不会丢开我们的信念。寂寞的生存是好的,因为寂寞是艰难的;只要是艰难的事,就有使我们更有理由为它工作。爱,很好,因为爱很艰难的。他还提到了性,性,是很难的。可是我们份内事都很难;其实一切严肃的事多事艰难的,而一切又是严肃的,但是里尔克认为,我们大多数人误解了性,几乎一切人都用错了,浪费了这种经验,把它放在生活疲倦的地方当做刺激,当做疏离,而不是当作向着定点的聚精会神。
对于青年未来的担忧,里尔克的回答是忍耐。他认为,让判断力静静的发展,发展跟每个进步一样,是深深的从内心出来,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催促。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这才是艺术的生活,无论是理解还是创造,都一样。不能计算时间,年月都无效,就是十年有时也等于虚无……夏天终归是会来的。但它只向着忍耐的人们走来。
最后,里尔克告诫青年说,你不要相信,那试行劝慰你的人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在那些有时对你有益的简单而平静的几句话里。他的生活有许多的辛苦与悲哀,他远远的专诚帮助你。不然,他就绝不能找到那几句话。
3.里尔克最后的忠告,可谓是振聋发聩。这年头,鸡汤变换着各种面目四处冒出来,无非想告诉你一些道理:如果你怎样怎样做,你就会达到怎样怎样的目标。里尔克一针见血的指出:告诉你道理的那些人,并不是就达到了那些目标。他们和你一样,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苦楚,所以要想获得人生的真理,只能走向自己的内心,去生活的发源处寻找。
这是艰难的旅程,也是寂寞的途径,但是它根本不是我们所能选择或者舍弃的事物,我们都是寂寞的。很多人并没有学会接受寂寞,于他而言,寂寞竟然是一件陌生的事情。狭路相逢的时候,他会感到恐惧。
对于不可解的事物的恐惧,不仅使个人的生存更为贫乏,并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之受到限制。但是也许生活中的一切恶龙都是公主们,它们只是等候着,美丽而勇敢的看一看我们。也许一切恐怖的事物在最深处都是无助的,向我们要求救助。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你将会越来越信任艰难的事物和你在众人中间感到的寂寞。以外就是让生活自然进展。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
凡是迎面而来的事,是没有生疏的,都早已属于我们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给青年诗人的信》读后感_2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