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00字
大多数人会成为人生的人质。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已然被梦想绑架。然而大部分人是为标配的人生蓝图做了人质,并不是真正的梦想。
想起之前看的一则小故事,一个富翁在海边看到穿着破烂的渔民在晒太阳,富翁让渔民快点去起来挣钱,渔民说挣钱干什么,富翁说挣钱你就可以悠闲的在这晒太阳了,渔民说,谢谢,我现在已经做到了。
这个故事当时看后哑然失笑,似懂非懂,无端觉得沉重,抑或是害怕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一些类似信仰类似梦想,总之是关于追逐与寻觅的事物会轰然崩塌。所以不愿深入思考,害怕陷入无法掌控的迷茫。又或者其实当时也许就在压制着惶茫了。
我无法成为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这是我惶茫的本源。而我所知道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者除了半路幡然醒悟的查尔斯,就是唐吉诃德了。世人大多笑他荒唐的行径,笑他固执的骑士情结。而他其实更像一个执着于追逐繁星的孩子,他在这条他所认为的正确的值得寻觅的道路上从来没有过犹疑,从不瞻前顾后,可谓春风得意。也许在他看来,随波逐流犹疑彷徨的世人更加荒唐可笑。只是唐吉诃德终归是人缔造出来的,是作家理想化的表达心境的一个形象。现实中有没有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我无从得知。
人总会为生存找一些可靠的理由,大多数人会把所谓的人生蓝图当做活命的稻草。所以类似于活到三十岁事业不成功我就去死这样的话变着花样反复出现。这是恐慌的本源也是欲望的本源。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活着的意义,却常常为了一些虚无的寻觅本源的意义失掉活着的本身的意义。
或者欲望和恐慌注定共存,就像活着和人性从未分离。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园神对我说那是我的罪孽和福祉。”史铁生又好像把这句话转达给我了。而他是怎样探求到恐慌和欲望和谐的路途的。以及他是否探求到,他没有告诉我。
我自己也还不知道,无端觉得如果我畅行无阻地在恐慌和欲望中得意非常,那时候死,也就不是什么憾事了。
是了,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活着的事情在死之前到底能不能完全想明白,谁又知道呢。
也许各自有城邦和星辰,这是人类的福祉和罪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