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_1800字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1800字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
林欣浩
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啰嗦,可以得4.5星吧。
正如题目所说,“历史可以这样学”。那以前我们怎么学?
我们的历史课本就是朝代、政权更替,哪一年经历了什么战争、比拼,谁做了皇帝,这个皇帝很勤勉,可是子孙很不争气,把家当败掉了,于是另一个皇帝上场了。
然后我们掰着手指头数,哪些皇帝是英明,哪些昏庸。哪些臣子是忠良,哪些奸佞。历史是数字,是黑白,是一道道杠杠,没有道理可言。
这本书讲历史的道理。为什么历史是必然这样发展的。因此我记住了新石器与旧石器的分界线是驯化和耕作,也就是农耕和畜牧。作者提问“为什么人类不养老虎当宠物”,回答是:越位于食物链上端的生物,它们浪费的能量就越多。生产力落后的地方,人们多吃植物少吃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摄取自然界的能量。
他又解释私有制怎么来的,也是因为驯化和耕作使得食物来源稳定,没有继续公有制的必要。然后有私有制就会产生交易,于是有了商业。 交易需要计算价值,于是产生了数学。 土地交易需要丈量土地,于是产生了几何学,等等。
这本书讲历史的真相,把从前死记硬背杠杠里的犄角旮旯的东西拨拉出来,我们看到精美器物缝隙里的污垢,看到华美锦缎里面的烂棉絮。我并不能判定他讲的是不是真的,有时候历史也没法验证真假,但因为它讲道理,这道理听上去是对的,于是我信了。关于尧舜禹的禅让是否说明远古人类的道德感比后来的人要好,他先举例说明人类基因中为了尽可能增加后代的生存机会如何理智,尤其涉及到政权更迭时,血缘怎样的重要。然后解释那时候禅让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因为没有尧舜禹控制不了局面,没法掌控权力,所以才会有坐下来商议的情形。挺失望的,满信服的。
接下来再讲奴隶社会为什么演化到封建社会,因为奴隶社会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的劳动积极性无法提高,管理奴隶又需要大量的成本。顺带讲了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觉得类似于包田到户。当然秦国还允许买卖,现在不行。另外垦荒的土地归个人所有。这两者增加了出产粮食的土地总量,又使得土地平均化。农奴变为自由身,拥有了土地,这还不算,如果离了战功,可以当官甚至贵族。这个过程让秦变得强大,也使社会制度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
下一个议题是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周朝是分封制,把国土分了,各自为家。周是大家,齐赵燕楚都是小家疆域,后来的朝代主要为郡县制,由皇帝直接管理全国的每一个郡县,所有的地方官,皇帝都有权力任免。因为生产力进步了,经济发展了,皇帝有钱了。但也还会同时出现一些分封制。
印象深刻的还有这句话“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都是“儒表法里”,儒家以礼教治国,但在教化老百姓的同时,也要用暴力驯服反叛的个体;法家以刑法治国,但施行刑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百姓的行为符合伦理规范。儒家的礼教道德维护社会秩序,降低管理社会的成本。 法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建立一套官僚系统,如何收税,如何管理田地买卖,如何控制盐、铁等战略物资的生产,如何控制货币发行等。这里面我弄懂了鼎为什么那么重要。它代表了儒家的“礼”,代表了社会秩序。是比暴力更高效的统治手段。
秦始皇的功绩有采用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罪过在于役使民力过重。
汉之“文景之治”在于战争使人口负担轻,无为而治使管理成本低,赋税少,农业发展空前。汉武帝听起来一代霸主,但人民从文景之治中的获益大于秦皇汉武,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或许很辉煌,却劳民伤财。战争终是消耗国力,劳役百姓的。
现的意义就在于大规模地降低了信息的记录、传播成本。 轻便的纸张降低了文件往来的成本,使得之后的政权能够建立更为复杂、高效的官僚系统,为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稳定的大帝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还有几件蒙尘的夜明珠:
专门记录皇帝一言一行《起居注》。皇帝不能看的,怕他篡改,有意思。
贾思勰(xié)所著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涉及到农作物的种植、园艺栽培、牲畜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甚至还记录了外国的动植物。
郦道元给《水经》写的注释《水经注》。《水经》是一部记录中国各地河流的古代地理书。 郦道元不光写河,他还写河道沿岸的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好像是沿河而行的游记,也像是以河为主题的散文。
“隶”字在古语中也用作官名,指的是地位卑贱的下级官吏,这些人写公文越写越追求省事,用笔越发潦草,笔画越来越少,慢慢的就出现了小篆的简化版——“隶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_1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