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远方的鼓声》读后感_2000字

《远方的鼓声》读后感2000字

远方的鼓声
这是一本关于旅游的书,但作者定义的旅游不像平时我们所见到的旅游书籍那样,或是充满了刺激挑战,或是感悟反省了多么深刻的话题,也不是欣赏了多么盛美的风景,或是碰到了千年一遇的偶然馈赠。这本书随便的笔触,让充满期待的人大跌眼镜,更像是一本不负责任的随记,只是写给自己来看那般。
在作者笔下,旅游的意义,褪去了高大上的光辉,变得极接地气。他摆脱知名景区旺季的人山人海,在旅游淡季身处一片片空洞的幽灵城,感受被游客带走的生机勃勃,渐渐落入萧条。他不是走马观花般用几天或是几星期,随便的走一走,而是用几个月的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短期居住在那里,真正的融进底层世界,毕竟生活才是最真的。
对于这本书,我也听到了许多完全不用的观点,大概是因为那浓浓的地气很无聊吧。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作者的旅行方式恰好迎合了我的思想罢了。我心目中的旅行,就是在一个地方住上至少一个星期以上,不为奔波在一个个景点,不为那名声在外的精髓之处,毕竟一个城市的面貌不是著名景点能够涵盖的,我只想参与那个地方最基础的衣食住行,采买生活,忧其民之忧,乐其民之乐。
本书中,作者用舒缓的节奏,开始了一场慢旅行。他用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描述着身处的环境,琐碎的记录着身边的人情世故。他直接披露着自己的情感,让我们感受着一个个城市华丽之外的内层特色。垃圾带来的困扰,或许连当地人们也未曾关注过,那些粉墨登场的小人物,或许只是城市生活中的普通一员,但在作者的眼中,则有了被人忽略的另一面。他用不着急的态度,或是研究一下猫儿们,或是静静的呆上半天看纵向停车的乐趣,这在很多人看来这很无聊吧。
但在我的眼里,这些无聊的事情中,有我们遗忘的慢生活特色。如今的大多数人习惯了快节奏,总会不自觉的忽略身边那些细小的风景及感触。在生活中,我也会偶尔用一种这样无聊的心境去凝视一只小动物,或是长久的关注着一件事情,在心的深处发散思维。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如我这般,敏感的攫取着心中迸发的观点,然后去想,去写,每一个小小的观点,都可以让我消磨一大段时间。所以作为这样一个我,很享受作者调制的旅行中的各种滋味。
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一座人人向往的美好城市,是多么的让人无奈。而这些事情任何旅游攻略都不会如此详尽真切,而且任何宣传都不会涉及。就像作者感慨到的,你若较真是生活不下去的,邮政,偷窃,汽车,买鱼,扔垃圾,许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细节,把我心中完美的意大利批的惨不忍睹,令人心痛。
作者,生活在规矩性很强,责任感很重的日本,是一个习惯生活节奏紧迫的日本人,突然掉落在一个拖拉散漫、乐于享受的国家,那里的人生活慢且随意,完全两种状态。差异如此之大,想想也很难适应。但正是如此大差异,所以写出来才更显有趣新鲜。旅行想要体会的不正是这些差异吗,如果和我们生活的一样,就没有去的必要了。
许多人总是简单直观的去羡慕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方的生活,而却不知真正生活的模样。只有将自己置身其中,方才知晓其中滋味,也许还会遇到一些正在羡慕我们的城市与生活的人。
跨城尤其是跨国旅行中,难免要面对的文化差异,小城市的人不适应大城市,大城市的人不适应小城市,彼此抱怨,生活习惯被打破,正常人都会心生抱怨不满。但作为其中土生土长的人而言,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习惯而舒心遵循。
而所有这些感受,匆匆旅客是没办法体会到的,因为他们来不及,或是根本接触不到,在他们走近那座城那个国的时候,离开就已经定好了,就在可数即将到来的一天,他们不会为城市中人的喜怒哀乐而产生太多情绪,因为,那是他们,我们过几天就走了,喜欢也留不下,不喜欢也带不走。我们通常会将自己定义为一个路人、行者,匆匆走过,只摘采他们最好的果实,而不管那片博大的土壤。
语言不通肯定也让作者错过了许多事情的感受,同时这也是他旅行坎坷的一方面。作者最后总结性的一句话,我很喜欢,“旅行这玩意总的说来是让人疲劳的,但或许只有通过疲劳才能获取知识,或许只有通过劳顿才能得到欢欣,这是我通过持续旅行认识到的一个真理”。行万里路,付出的是疲劳、劳顿,而得到的却那样深刻,远远不是书籍能够实现的。当然行世界与看世界的差异与互补关系,永远无法说孰轻孰重。
旅行的意义,人们都有自己的定义。我觉得从旅行中汲取某些“财富”,然后引介到自己的生活中,把自己的生活改善的更好才重要。旅行结束并不是一个句号,而应是一种延伸。
有时生活没变,我们换一种心态就像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我们多彩的生活,不是由旅行来完成,而是需要我们自己来打造。
对于那些依据书评来挑书的朋友,一定要慎重选择,这不见得就是你所喜欢的那一款。如果你有和我一样,有着平和的心态,喜欢细腻,不会对无聊厌倦,又不厌烦某人啰里啰嗦的抱怨,可以打开这本书,快速的翻一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远方的鼓声》读后感_2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