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狗: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亲笔自传》读后感3500字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ILoveRMB(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830869/
对于一个跑者来说,耐克的鞋可能比不上亚瑟士、NewBalance,甚至不一定比阿迪好,但你一定至少穿过一次。
对于一个投资者而言,耐克作为全球第一运动品牌,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大牛股,又处在比较容易理解的消费行业,研究好它的历史对你的投资一定会有帮助。(1979~1999年,耐克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为22.6%,从1.5亿美元增长至87.8亿美元,往后年复合增长率为7.8%。最近一个财年的销售额是343.5亿美元,净利润是42.4亿美元。)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耐克的创业史就是一部必读的屌丝逆袭史。耐克成立的时候,阿迪达斯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早已称霸全球体坛,在这样一个已经成熟、几乎没什么颠覆可能的行业领域,由一个24岁的穷光蛋从零开始,做出超越阿迪、成长为全球第一的运动品牌,市值最高达到1000多亿美元。不知道在商业如此发达的当代,还可能有这样的奇迹发生吗?
2016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推荐了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的自传《鞋狗》,巴菲特也在2017年致股东信中推荐,说这本书是他2016年读到的最好的书。此前巴神已经投资过耐克的股票,而今年还有媒体分析,耐克可能已经在巴菲特的全资收购候选名单里了。
耐克上市后的资料应该不少,可以比较容易获得,而《鞋狗》这本书正好讲的是它上市前的故事,很值得每个创业者、投资者、跑者拿来一看。
以下是《鞋狗》内容剧透:
#环球之旅和敢想敢干#
1962年,一个24岁的美国无业游民,进行了一次改变自身命运,也改变体坛的旅游。菲尔·奈特是个妥妥的屌丝,他这次世界之旅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结合的旅程——游历了亚欧大陆的十几个国家,游览了世界文明古迹,也拜会了各位文艺前辈、政治人物及重要历史事件的故地,去体会了儒释道耶穆各类宗教的信仰,最重要的是捎带就做了个大生意。
他孤身一人跑到战后满目疮痍的日本,凭着一身西装、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一个虚构的公司名称,甚至连皮包公司都不是,就拿下了日本最牛的运动鞋品牌鬼冢虎(亚瑟士ASICS它娘)的美国代理权。这源于他自己的跑步爱好和研究生阶段的一篇论文,“日本运动鞋公司可以像日本照相机挑战德国相机那样挑战德国运动鞋吗?”他在这篇文章中设想,利用当时日本的廉价劳动力来生产高质量的运动鞋,有望打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德国运动鞋。(这真是别人家的大学生,得有多大的格局啊,能这么想,然后真这么干了)
Nike(当时名字叫蓝带体育)一开始的生意号称是鬼冢虎的美国代理,其实就是个海淘代购店,菲尔·奈特面临着没有启动资金、没有办公室、没有经验等问题,虽然每年销量都能翻番,但是赚到的钱要全部投到下一批货款上,所以一直是借钱还钱的状态,为了谋生,他还不得不同时做一份会计(后来为了省时间换成了大学助教)的全职工作,直到五年之后公司业务才稳定下来,自己全职投入这份没什么前途的事业。
#鞋狗和产品力#
耐克的成功,也取决于创始人菲尔·奈特找了一大帮的鞋狗来给他工作。
鞋狗是什么呢?就是痴迷于设计、生产、销售,以及购买鞋的人。耐克的这些鞋狗们,大部分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跑步运动员,菲尔·奈特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创业遇到挫折的时候,奈特经常出去跑个10公里20公里,当然他更在意的是看到,那些著名的运动员脚上穿上了他那个带勾勾的鞋。也正是这帮人,自己动手涉及,做出了真正跨时代的运动鞋(在此之前,鞋子已经几十年几乎没有变化了),用产品力打败了阿迪达斯、彪马、鬼冢虎。
所以说做什么事情想要成功,首先还是要喜欢和专注,你很难想象,一群不跑步的大胖子能创建起来一个运动品牌。
#Money,Bank,IPO,现金流是命#
鞋狗这本书,基本上就是讲奈特这个人创建耐克的苦逼史。而其中从头到尾贯彻的苦逼,就是一个字:钱。
开头周游世界没有钱,就只好跟老爸借。跟鬼冢虎的第一笔生意,是让老爸从美国运通电汇的50美元。之后开业了就是到处借钱。公司运转起来后,就是跟银行借钱,天天被银行追着屁股要债。虽然销售额年年翻番,还还是一直缺钱,几次三番因为现金流、资金链断裂插点破产。再好的企业也有缺钱的时候,尤其是在初创期和成长期,谁给钱谁就是爷爷。
后来想到了上市能够筹到钱(注册制对成长型企业真是友好),但是奈特这帮人呢,又不愿意自己亲手创办的企业上市后,被公众股东给控制,偏离自己的前进方向,所以他们连续十几年都拒绝了上市,最多只是发行了一点债券,还一直碎碎念。
故事也是以耐克上市为结尾,奈特从开头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到身家过亿美元、走上人生巅峰。这也不是奈特见钱眼开放弃了初心,而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股票分为A、B股,A股有大部分的投票权,全部掌握在创始人手里,B股由公众掌握,投票权非常少。这样就又可以通过IPO筹到大笔资金,又能够保持企业的文化不发生改变。
美国的上市制度设计,是真正在帮助企业成长壮大,帮助股民参与摘果子,而不是被割韭菜。
#谈判力,赢下整个世界,输给两个儿子#
另一件奈特一生都苦逼的事情就是:谈判。跟自己的父亲谈判,跟日本人谈判,跟自己的员工谈判,跟银行谈判,跟政府谈判。但大部分的谈判都是他赢了,可见,谈判力是一个优秀企业管理者的必备技能。
这里插点跟商业没关系的内容,奈特认为自己最重要最艰难的谈判,是跟自己的两个儿子。在《鞋狗》的最后,奈特看了电影《遗愿清单》(高能彩蛋:虽然身家百亿,但他看电影的时候却遇到了比自己富五六倍的人,一遇还遇到俩,你猜是谁?前面提到过),回顾自己的一生还有什么遗憾,最遗憾的就是两个儿子跟自己的关系。因为两个儿子都不听自己的话,还有一个把命给玩丢了,虽然没明说,但看行文奈特应该还蛮自责的,真的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奈特的两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叛逆。两人都不喜欢运动,更不想躺着当富二代、听爹的话未来顺理成章接班耐克。(如果没有家里人接班,耐克卖给巴菲特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儿子为了搞慈善,跑到第三世界去,然后玩潜水的时候把自己给溺死了。小儿子特拉维斯·奈特,而是选择了去当定格动画片的导演,他爹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甚至把他打工的动画工作室直接买下来,让他来当老板。特拉维斯也不愧是美国王思聪,非常厉害,拍出了像《盒子怪》,《通灵男孩诺曼》《魔弦传说(久保和二弦琴)》这样的优秀电影,已经提名过了奥斯卡。豆瓣上还有一篇影评,说魔弦传说这个电影就是在影射霸道老爹和热爱自由的儿子之间的关系。跟他爹一样,也算是一位神人。
#永远在路上,一步不能停#
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只剩我们前行,一步都不能停。
这是《鞋狗》开头的一段话,而整本书给人的感觉也是,耐克的创业史,像是一场马拉松长跑,永远在苦逼,永远在路上。直到上市的那一天,像是到了一个终点。
事实上,企业的发展永远没有终点,上市只是开启了另外一段跑步历程。上市之前是自己在在黎明悄悄起床去晨跑,在黑暗中进行夜跑,在野外进行拉练……独自享受跑步带来的痛苦和乐趣。而上市则是真正去参加一场全球瞩目的奥运会比赛,从此你就在所有人的聚光灯之下生活了,大家在乎的也只有成绩。所以可能这也是奈特在这个节点上收笔的原因吧。
最后再附个中国投资者(和酒鬼)专享的彩蛋:
在《鞋狗》里居然发现了茅台——1976年,奈特在台湾考察找代工厂的时候,当地的工厂主宴请他,拿出了茅台,美国人喝茅台,两杯就醉那画面太美。“他们请我们吃了各式各样的当地美食,其中有很多是煮的,还给我们倒上了一种叫茅台的东西,我当时认为这是一种迈泰鸡尾酒,不同的是没有加朗姆酒,而换成了鞋油。由于时差的关系,我和戈尔曼都失去了耐心。在被灌了两杯茅台酒之后,我们有些醉了。”最后奈特还学会了酒场作弊,把自己杯里的酒倒在了同行的助理水杯里。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自由引导RMB”(Money2Free),一个讨论财务自由和身心自由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鞋狗: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亲笔自传》读后感_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