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比利战争》读后感_1500字

《比利战争》读后感1500字

愿你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勇敢面对
——读《24个比利》《比利战争》有感
读《24个比利》和《比利战争》大约花了我一个暑假的时间。这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阅读关于人格分裂患者的书。我很庆幸我发现了这两本书并且好好地阅读了它们。
偶然一次听室友提起《24个比利》,那时我还只知道潘玮柏有一首同名歌曲,并不知道“24个比利”的典故,直到我某天好奇去“微信读书”搜索了这本书。后来我就开始与三十个书友一起去感受了比利的人生。《24个比利》由一起连环强奸案开启了比利的世界,在比利被抓捕时,我们对于他的了解,也就真正开始了。
我自己对于比利的印象,是觉得他是个伟大却又可怜的人。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个难得的天才,能够赋予自己的身体24个人格,并且每个人格都有不同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甚至是特长;另外,他在被捕后为自己的权利与自由与政客和媒体做出了顽强的抗争。相信很多书友也会觉得再看这本书时,对于书中的“强奸犯”真是一点儿也没有厌恶的感觉,反而是在同情他,希望他可以早点重获自由。比利小时候就遭受父母的忽视,后来还被继父虐待、强奸,于是逐渐分裂出24个人格;被捕后还受到了政客与媒体的攻击以及在所谓“精神病院”的虐待,正是因为这些令人痛心的经历,所以我才会觉得比利是个可怜人。
书中的主人公威廉·米利根与作者丹尼尔·凯斯合作完成此书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世人要关注对于孩子的保护,防止孩子被虐待、侵犯。“我明白了遭受虐待会把一个人变成施虐者”,比利在与作者回到故乡时说了这句话,至此,他也完全原谅了虐待自己的继父。的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如何对待孩子,那么孩子以后也就会那样去对待别人,这也是比利会卷入强奸案的原因。
一个人格负责控制、一个人格负责防御、一个人格负责外交、一个人格负责逃跑、一个人格负责承受痛苦……一个身体,24个人格共用,这种机制看上去神奇而又方便,每个人格只需要负责做好自己特定的那部分工作,于是变得更加专业,仿佛一个人的潜能也由此被更大地激发出来。如果不了解比利的生活,只是单纯地看多重人格的表面运行,我是很羡慕比利的。每个人都有孤独与痛苦或者是必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如果这些事能让我别的人格去做,该多好。可是事实却并不会这么美好——尽管有人格负责控制,却依然有无法控制的混乱时期出现。想象一下,自己好好地做着一件事却突然睡着,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早已失落了大把的时间,眼前的一切也变了样,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刚刚发生了什么,更严重的还要被逼去承认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还要为此承担后果,这样的日子是有多么难受。
记得自己在“今日头条app”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说是自己很孤独,有没有什么办法分裂出一个人格来陪伴自己。这的确是一个很理想又挺完美的一个设想,然而事实却是,分裂出多重人格不仅有很大可能不能彼此感知,还有可能将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我想,想要去分裂的本质是在面对自己不知道能否解决的问题时,想要去逃避;但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逃避没有办法真正解决问题,问题始终在那,不过是自欺欺人假装看不见罢了,只有勇敢地去面对它,才可以给自己解脱。
这也由此引出了我和朋友失恋时得出的一条“歪理”(如今看来挺有道理):你不能因为想她的时候太痛就不去想,你必须去回忆你们的一切,虽然一开始有点痛苦,但是你终会想通的。你没法忘记那个人,也不可能忘记。只是想通之后,你只知道自己爱过这个人,她在你的回忆里存在着,但是想通以后的你不会再对她有什么其他的特别的感觉了。
愿你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这不是鸡汤,而是现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比利战争》读后感_1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