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1100字
——《一个人的房间》
“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
开篇处,玛丽就说,眼中的大学确实像处庇护所,稀有物种尽在其中,要是把他们全丢在了斯特兰德大街的人行道上让他们物竞天择,恐怕不久就全都要一命呜呼了。这句话或许不是真的,但是当玛丽作为一个当时的女性,看着里面的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社会地位、财富以及他们对女性评头论足的作品。这样的情形,不禁让玛丽有了深刻的思考。
“一个人要想头脑清醒,爱情甜蜜,睡眠酣畅,若是吃不好决然办不到。”玛丽说道,这一切不公平的根源是“经济基础”。我很赞同这个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在当时,男性作为社会财富的绝大多数的创造者,自然拥有比女性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有权选择,有权做出更多如今看似平淡的却对他们来说是权利体现的选择,比如就对于女伴的选择,说直白点就是择偶。择偶这件事,如今看来应该是一个男女双方平等的双向选择,但当时,女性完全没有任何权利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得不说,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作者伍尔夫在这本书中,以第一人称来阐述着自己的观察以及观点,面对在讲坛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诸位男教士或者男教师,她并没有不认同,相反他们中有一些可以说十分杰出,但是伍尔夫其意在表达“为什么没有女性”或者是说“站上讲坛的女性为什么寥寥无几”这样的反问,最后也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思考。
说假如莎士比亚有个妹妹,会不会写出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样的作品?面对莎士比亚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位妇女可以写出莎士比亚那样的剧作。若男女地位平等,女性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社会价值和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那么女性也可以写出与男性比肩的作品,这与性别无关,社会环境所造就的不公平只能是一时的。比如在当时艾略特、勃朗特姐妹都写出了优秀的作品,虽然她们曾向社会妥协,蜀以男名。想起在《琅琊榜》中,
“真正伟大的头脑是雌雄同体的”,医女林奚走遍天下尝百草,完善了医书,在最后要觉得署名的时候,说要署男名以求穿世帮助更多人,由此可见男尊女卑,社会对女性在很大程度上的不信任。虽说最后在老阁主的意见下还是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但当时毕竟这样通透,心思澄明的人不多,能够接纳女性拥有更多权利,包括著书的人少之又少。
反观本书,伍尔夫在那样一个时代,写出这样的书着实不易,也足可见其勇气和睿智。书的意义在于启发世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通透,即努力去做到“雌雄同体”。也在于在任何时候,给予心灵自由栖息之地,装得下本我,也装得下任何一个“我”。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