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经典短篇集》读后感2700字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晴
【暴殄天物】
和几位朋友相同,我看的第一部毛姆的作品也是《月亮和六便士》,但是我也不敢说自己看过,对于记性和悟性很差的我来说,这么经典的作品,不看过两三遍那真不叫看过。我现在也基本快成毛姆的脑残粉了,想一步步把他所写的作品都看完。显然这很贪婪,别人打造一部作品需要漫长艰辛的付出,而我这样急急地一部接一部想短时间看完,那实在是暴殄天物。
“微信读书”可真是个好东西!尽管发现得迟,但对好东西的喜爱是不分早晚的。《毛姆短片小说精选集》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小说赋予了故事情节如梦里一般真实的形体,有时明明知道那一切都是虚构的情节或是生活的再造,但仍然爱它给予你远远超过喜爱真实的感觉。
看《第一章 雨》:“经过多年夫妻生活,他学会了得到和睦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妻子讲完最后一句,不再回嘴。”这句话把我逗乐了。我哈哈笑完后,读给L君听,可他正耽于别的事情,根本就没意识到我在说什么,我颇受打击,不过,我下次会在适当的时候郑重告诉给他,并希望他能把这句话记在心上,当做正确处理我们日常关系的座右铭——“让妻子讲完最后一句,不再回嘴”。
如果有时间,真想把这本书再仔仔细细重看一遍。可单看这本书已经花了30多个小时,我阅读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应该还有许多好看的书还等着呢。选了下一本——死心眼地又选了一本《毛姆经典短篇集》,估计会有一些重复的短篇。
读了《毛姆短片小说精选集》,紧接着看完这本《毛姆经典短篇集》,有些许失望,因为大部分在《精选集》里已经看过,不管怎样还是有几篇是前一本书里没有的,比如《情非得已》《丛林中的脚印》《大班》《领事》《一个绅士的画像》《病女路易斯》《梦》。但凡是毛姆的作品,我都想读。遗憾的是发现《如此朋友》与《患难之交》、《食莲者》与《吞噬魔果的人》、《逃脱》与《逃婚》故事内容是一样的,只是名字的翻译不同。读毛姆的作品,真是让人过足了听故事的瘾,你同时也会在文字里发现人类经验中的那些伟大而奇妙透彻的事实。
毛姆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精致的人物,用夸张的手法渲染人性的丑陋与堕落,同时又颂扬着人类追求自然与纯洁的一面,这阴暗和美好的两面在《雨》和《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中就分别得到了体现。
《雨》是毛姆以萨摩亚群岛为背景而作的短篇杰作,他借文中海外传教士戴维森之口,讲述人性的本恶和传教士本人的虚伪:“他们把十诫一条接一条触犯,而且从来不知道这是罪过的。我想这是我最最困难的工作,把原罪的观念逐渐灌输给土人们。”传教士在竭力“救赎”妓女汤普森一段时间后说的一番话,也虚伪得令人发麻:“‘简直出了奇迹,’有天晚饭时,戴维森对在座的人说,‘这是真正的重生。她的灵魂,漆黑得像是严夜,现在却变成洁白的初雪。我是那么卑微与畏惧。她对于一己罪恶的忏悔真是太美了。我简直不配去碰一碰她长袍的衣边。’”鬼知道他在改造她的时候做了些什么呢?《雨》的结局真是出人意料,传教士在最后在海边自杀。我想这自杀的原因自然是出于羞愧吧,在对汤普森精神世界的改造中,传教士犯下了自己也无法饶恕的罪过。而妓女在经历传教士的精神折磨之后,以胜利者的姿态又回到了她原来放荡、粗俗的生活中。这真像是一场粗俗红尘与虚假纯洁的对决呀!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虚伪的面具后又隐藏着太多的罪恶。
在《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中,“堕落”在这里具有反讽的意味,那是指常人眼中认为的“堕落”(犹太教传说中埃及的天界之王堕落天使Samlazas,意为“反叛者”),而作者所指的“堕落”实际上是在颂扬一种脱离世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心灵境界。小说描写了一位芝加哥上层社会的青年爱德华,在家庭的破产后,打算暂时与出生名门的漂亮的未婚妻伊莎贝拉分离,前往塔希提做一番事业后再回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德华喜欢上了塔希提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与世无争的生活,决定取消与伊莎贝拉婚约以及芝加哥优渥的生活,与同住在塔希提岛上名声狼籍的舅舅阿诺德生活在一起,并与他的女儿伊娃结婚。在他过去的朋友眼里,这确实是荒唐而堕落的。不过,读者在文章中仍能嗅到那海风的潮湿与温和,欣赏到世界尽头一般的落日之美。大海和广阔的天空,让一个人的灵魂变得更加自由。在故事的结尾,爱德华告诉前来规劝他回芝加哥的朋友说:“别忧伤,老朋友。我并没有失败。我成功了。你想象不出我多么热切地想投入生活,生活对我来说多么充实、多么有意义。当你同伊莎贝尔结婚以后,有时你会想起我来的。我将在珊瑚岛上盖一所房子,我要住在那儿,照看我的椰子树——用他们用了无数年的老法子取出椰壳里的果肉——我将在我的花园里种植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我还要捕鱼。有的是工作让我不得停闲,我不会感到厌烦无聊。我会有我的书籍、伊娃,也有孩子——我希望,更重要的是,我会有千变万化的海洋、天空,清新的黎明、灿烂的落日和壮丽辉煌的夜晚。我会在不久以前还是一片荒野的土地上开垦出一个花园。我将会创造出一些东西来。岁月不知不觉地流逝,当我年纪老了,回首一生,我希望我过的是朴实、宁静、幸福的生活。尽管没有什么大作为,我将也是在‘美’中过此一生。” “你是不是认为我满足于这一些东西太没有志气了?我们知道,假如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丢失了自己的灵魂,那他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认为我已经获得了我的灵魂了。”
有人嫌毛姆文中话语啰嗦,甚至把这牵罪于他口吃的原因,在我看来这是多大的辱蔑,联系到自己,也是不大说话的人,与口吃之人好不了多少。但我喜欢他那“冗长赘述”,正是因为那些看似赘述的语句,让我可以把每个人的形象鲜明地印在脑海,而不至于30多篇小说看完之后把他们混为一谈——我想现在众多的好莱坞动作大片就有这样的特效,看的时候觉得相当精彩,目不暇接,看完之后情节混乱,还常常移花接木。详尽准确的描述,让人可以细嚼慢咽,对事物的发展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判断,思考人性中的共性规律,大致对结果有个相差不大的推断,有时就像在做一道智力题,也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满足。我想毛姆的短篇小说每一个都足可以改编成鸿篇巨制。
【作者简介 】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戏剧家,生于律师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国抚养。十岁前居于巴黎。分别在英国和德国受过教育。学过医,后弃医从文。因长篇小说创作声名鹊起。三十三岁时成为伦敦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曾有四部剧作在伦敦西区的剧院里同时上演。1954年获封英国皇家荣誉勋爵封号。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著名的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阿金》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毛姆经典短篇集》读后感_2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