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读后感_1100字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读后感1100字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英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99年,作者虚构了荷兰著名画家约翰内斯·维梅尔的传世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背景历史,讲述了一段17世纪的感人爱情故事。

内容简介:1665年的荷兰小镇台夫特,17岁的少女葛丽叶迫于生计,来到画家维梅尔家帮佣。维梅尔和妻子凯瑟琳娜寄居在岳母玛丽娅家中,并在岳母的帮助下,固定地卖画给资助人范·路易文。画家既要抚养众多子女,又要维持奢侈生活,艺术才思眼见消磨于种种负累与琐碎之中。葛丽叶的沉静之美和对艺术的敏悟引起了维梅尔的注意,带给他无尽创作灵感。画家与少女相互吸引,眼神交会,却并未逾矩,但他们这种隐秘的情感还是引起了人们的猜忌。最终,为了维护自尊,葛丽叶选择了离开,嫁与年轻的屠夫。正是这段似有若无的流动情愫,凝晶成维米尔一生最重要的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作品主题:借着一个偶然的机遇而慢慢踏入艺术世界,能够发挥艺术天分的葛丽叶是幸运的。她与维梅尔之间的爱情触动与互相倾心,始自二人沉浸于艺术世界里相通的艺术领悟与生命感受。在维梅尔引导下,缓步踏入艺术广阔天地的葛丽叶,重新发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生存的新天地。维梅尔教会了葛丽叶如何利用暗箱去捕捉被忽视的光线,如何去观察云朵变幻莫测的颜色,如何认识、调制颜料色彩,如何去感受艺术,等等。葛丽叶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在此被完全激发,她进人了一个自己从前难以表达的广阔领域与不可言喻的“黑暗大陆”。拥有兴趣与理想更使得葛丽叶对于人生的追求有了明晰的认识。不甘与成千上百个拥有美貌却贫穷的少女一样沦为上层人士的玩物,不愿陷入与维梅尔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而难以自拔,为了追求婚姻双方的平等而宁愿嫁给自己不爱的屠夫彼特。尽管葛丽叶最终选择了嫁给自己不爱的小彼特,但这种未来却最符合葛丽叶追求平等、自由以及人格尊严的选择。她不愿意重复美丽少女的悲惨命运,沦为上层男性的玩物,也不愿意同一个比自己的贫穷出身还不自由的灵魂—维梅尔一起在禁锢中沉沦。尽管葛丽叶始终恐惧并厌恶着屠夫围裙上、指甲缝中的斑斑血迹,然而她最终还是选择走向这种生活。因为对葛丽叶而言,精神上的污秽与不自由比身体的污秽更令她难以忍受。小说的最后,去世前的维梅尔将那对曾经激起过少女心中强烈情感的珍珠耳环送给了已为人妇的她,然而拿到耳环的葛丽叶却最终选择把它们当掉来偿还自己欠下丈夫债,因为只有这样,葛丽叶才能不再是女佣,才能在婚姻中拥有人格上的平等与尊严,才能获得她一生所孜孜追求的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在那样一个女性失语、被表述的时代,葛丽叶以自己的行动表明了女性沉默的反抗。

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小说要比电影更胜一筹。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