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只有医生知道(精华本)》读后感_1600字

《只有医生知道(精华本)》读后感1600字

女孩子是应该多关注自己的身体,也因为身体不适去检查过妇科,不过自己多多少对自身的毛病也有一定的了解。医生的结论听起来很意外,如若自己没有一定的辨识力,往往会因为医生的术语或冰冷的态度陷入恐慌。这本书从医生的经历以小故事的形式展开,也帮我们从医生的视角理解医生的一些难处,消除一些误解。为什么跟医生说没有怀孕医生不一定相信非要做个检查?因为医生遇到因为面子道德问题死活不愿意承认自己有怀孕可能的情况也很多,而有时候这种情况对医生的判断影响很大,甚至可能危及病人生命,这样检查一下还是稳妥得多。由于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关注自己。然而,最可怕的是很多女性异乎寻常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借助图书、借助网络甚至是借助亲朋好友非常个人化的体验以及完全无法复制比对的个人经历涉猎太多医疗相关信息,但又受制于自己有限的辨别能力而陷入无谓的迷乱和纠结。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是解了许多惑。

从医患的关系来讲,“一台手术下来,只有医生知道,自己是否对得起手术台上刚关了肚子还光着身体任由呼吸机鼓动双肺尚未苏醒的病人。而决定良心的,不只是医疗技术、道德、人品和个人修养,还有社会风气、法律制度、社会保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者至关重要,医疗,看似是医生在看病,在开药,在开刀,而决定这一切是否朝着期待方向发展的,是医生和病人在面对他们共同的敌人——疾病之时,是否能够真正做到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一方勇于托付,一方勇于担当,真正地相互信任。

重压之下,医生的担当可能越来越少。虽然医生不能扮演上帝,他只是医学知情的交代者,不能替病人做最终决定,但是他有义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病人的特定情况,通过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引导病人做出最有利于病体康复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病人和家属会权衡利弊、金钱、现实,做出最符合自己现状的选择——不论这种选择是否是医生最希望他选择的。然而,有这样一种情况,医生说清楚了,也讲明白了,但病人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而是把权利交给医生,这其中,有些病人是真心希望听从医生的意见,在极其专业的领域,也只能听从医生的意见。有些病人是选择恐惧症,甘愿让他人决定自己的命运。事情继续发展,医生推荐了某种治疗方案,病人采用了,而最终疗效不佳,于是通常的结局上演了,医生、医院遭到病人的哭闹、埋怨、质疑或者诉讼,长此以往,医生就有可能在应该担当的时候做出后退,后退到只是扮演一个柜台上罗列几样商品任你自己选择,后果自负,到时候谁也赖不着的营业员角色,或者总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病人又有什么办法?

实际的医疗过程中,医生也可能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开出更多的化验和检查用于佐证和反复验证自己的判断,或者为了免除责任,开出一些不一定非吃不可的万金油药物,来证明自己有所作为,没有对病人坐视不管,虽然有时候这些医疗可能是过度的,但是病人又如何知道,又如何分辨,又有什么办法?

医学,毕竟是来自陌生人的照顾,如果双方不同在一个信任和托付的平台上,这一切都不会因为任何一方的努力而易如反掌。”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可能现在认为对的,过了许多年以后会被推翻。关于生死,或许看完了也有点释然。临终关怀也许比最后在病床上靠各种冰冷的机械吊着命强,很久以前就听说,现代医学完全有可能让你在半死不活的状态下残喘。书里有一个新的名词,叫“生前预嘱”,在你还清醒的时候决定是不是要接受你不清醒时吊的那些瓶瓶罐罐,还是接受病痛,结束生命。大概最好是可以从从容容的安排好身后事,平静的,有尊严的离开。

这是一本好书,因为从书中感受到医者仁心,感受医生的人情味。话说回来,医德,医术,病患关系现实中确实是敏感词。生病的时候遇到擅长领域该的医生也是需要缘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只有医生知道(精华本)》读后感_1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