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后感2100字
六一是个美好的节日,喜看一双儿女亡赖,大人跟着撒泼。一起火过足儿童瘾。前夕,读完此书,掩卷心平和,静观良知,良知人人皆有,学须反几。有些茶,你要慢慢品,有些人,你要慢慢处,有些书,你要慢慢读,静待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如约而至。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生活,最终还是要向内看,踏踏实实安安稳稳过好每一天,才不枉此生吧。田维在《花田半亩》中说:生命中,我们都接到不同的剧本。有的平淡,有的浓烈,有的是笑,有的是泪。不管怎样,我总要演好,直至落幕。
我们,就慢慢的演。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生命中的所有遇见,都是天赐良缘,不负柔情。不论爱情亲情友情,都丰盈了我们的生命。“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不知道那个如此深情的海子,可否辜负了人世间那份缱绻柔情?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最近的生活里更多的是静默了,察内心柔弱,感情意拳拳,看世间百态,观众生苦乐。就如先生妙喻:明镜之应物,妍者妍,媸者媸,一照而皆真,即是“生其心”处!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午后,独坐窗前,清风徐徐,一杯咖啡,几段音乐,未尝不是悄然如尘;黄昏,倚门待月,花落无声,儿女嬉闹,夫君唠叨,未尝不是心生莲花。就听先生的吧,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故“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
贾平凹说,心里有个人,才能活下去。当然,我觉得吧,除此之外,心里有本书,才能活的好!其实,有些文字,让你不敢造次堆砌,就如《传习录》。是日,特别欣赏的一位知者,告诉我,读一读阳明先生传记,再去理解《传习录》。好,知道下一步要读啥书了。我想这便如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知行工夫本不可离。渐渐不再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了,只是取悦自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面对身边的人事变迁,淡然笑之,因为先生说了,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
先生其人,名冠群儒,精通儒、道、佛教,心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之一。传习录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驳朱子,而我孤陋寡闻,读来常困于字面意思,难悟要领。此书读来大半年,谨遵先生劝诫,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此番“日间功夫”,堪为自我修身“宝典”及养生“秘诀”,社会浮躁喧嚣,人心不古,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和修炼。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非鬼迷也,心自迷耳。看山看水,听风听雨,何不远离纷扰喧嚣,在寂静的地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最近特别喜欢读博尔赫斯的东西,有一句诗甚是让我感动:“上天给了我一片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模样。”而对于能得见每一个字的我们,修炼的天堂,除了无尽的书海,还有纷繁的世事吧,先生说了,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这“事”啊,不就是岁月赐予我们无尽的得失吗?
而我们仍要感谢岁月。真正的成熟,是学会在岁月的洪流中,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吧。因为这份年轻,我们才可以无所畏惧,才能迎着风雪勇敢前行。哪怕一次次摔倒,常快活便是功夫。便是“龙场悟道”的一切资本!才能明白无善无恶事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毕竟,红尘深处,每个人都是游子,都在寻找归途。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啊!
昨天有幸读到一遍博文,美国“禁华为令”已经轰轰烈烈闹了近半个月了,正当全世界都在为华为抱不平时,华为却不慌不忙,微笑地发布了他们拍摄的第一支裸机P30Pro竖屏电影——《悟空》,竟也感动了无数中国大童小童的心。特别喜欢华为的这份不慌不忙!想想,他们没有着急着正言,而是如先生所言,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悟空》里小男孩不顾一切地想要进城的样子,就像那只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的猴子,艰难但也想冲破束缚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无论世事变改,或许只要保持初心,只要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就能像小男孩那样,无畏环境变迁,仍留有一颗赤子之心,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
《悟空》的微博评论下,大家都在为华为加油打气,但华为的回应却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冥须悟空。山断不了来路,水挡不了归途,你要规矩全无,天地自会为你让步,你像来时一颗顽石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后,便是万象皆空。愿我们都像悟空那样,永远不知山高地远,却也能不忘初心,去寻找未来,回过头时,天地就在你的脚下。就踏踏实实立志用功,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想用网友对《悟空》的精彩留言为这篇读后感结尾——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传习录》读后感_2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