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读后感_1600字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读后感1600字

关于王安石变法,进来研究甚多,终于可以为此书写点小小心得。王安石变法本身不稀奇,稀奇的是变法竟然失败了,是的,最让人惊迷的是他为什么会失败。要为失败的改革找原因太简单了,因为一件事失败了,那么它没有做好的地方那都可以是失败的原因,相反,如果一件事成功了,那么它做了的事似乎都是成功的原因。所以关于改革失败的原因各有各的看法,而且各有各的道理,然而我更觉得改革是这样的:做了这些对的不一定成功,但做了这些错的一定会失败。所以,今天好好掰掰为什么王安石变法失败了。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有两个层面意义的失败:1.变法短期的失败:这种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短期的观察角度,即无论变法的政策是否真能达到变法目的,王安石变法的政策都难以执行,所以他的变法是失败的,这种视角偏向于“执行过程”;2.变法长期的失败:这个失败即是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否是因为变法的政策并不能真正达到变法的目的,即路子走错了还是走对了。

1.短期的失败:有的专家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性格太固执,有的认为是反对派的阻挠,甚至有的认为王安石并不具备改革所需要的政治素养,其实这些都是一种短期视角,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即使王安石推行的政策全是错的,然而在短期来看,哪怕错的政策应该也可以执行一段时间,更不论王安石的政策本身非常先进。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就在“执行”二字。缺乏高效的执行体制,使得上面分析的各种失败原因都有了看似正确的理由,然而并未触及实质。改革特别是全面改革,讲究高效的执行效率,从每一个政策的制定到落实,先不管它究竟是对还是错,但是首先要“被执行”,而其实儒家的体制是难以提供这么一种改革所需的体制,儒家讲究人治而非法治,所以执行效率非常低下,并不适合进行改革,而相反,恰恰是讲究制度化治国,流程化办事的法家,能给予变法所需要的执行效率。而王安石变法的那个环境,恰恰缺少了这么一种执行机制,所以先不论长期,至少在短期中就有了失败的大概率,而其性格、反对派、政治素养,其实只是围绕效率本身发挥作用的次要因素。

2.长期失败:这就要分析到王安石变法的政策是否能达成其变法之目标,王安石变法目标没问题,变法的政策也没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手段。这就像宏观调控政策没问题,市场经济的目标也没问题,但如果你非要用计划调控手段去实现市场经济的要素自由配置,这就会出问题。王安石的变法并不是一个单目标系统,相反,它是一个配套体制改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样一种变革,其实很难自上而下去进行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只能在单目标系统中实现,比如进行一场政变或者造一颗原子弹。改革分为两类:效率型改革和活力型改革。单目标型改革往往是效率型,因此自上而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目标明确清晰;而多目标型改革往往是活力型改革,因此往往是自下而上的,相反,没有规划没有蓝图更没有说明书。历史上的改革有成功的,然而如果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往往是单目标型改革,而且一般也是自上而下,设计蓝图规划,典型如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目的非常明确:把国家变成一个战争机器,其单目标型改革加上法家的思想意识,因此其效率非常高效,短短时间就能让秦国军事力量暴涨。然而王安石变法呢?目标是活力型改革,进行整个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然而手段却是单目标型方法,先设计一条条死板的政策,规划好蓝图,设立条条框框的标准,然后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一概是反对变革,这就是其失败的长期原因。

回头看,中国改革开放其实是放眼整个世界都少有的成功案例,为什么会成功?邓小平说:黑猫论,摸河论,是非论,其实这就是在破除早些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阶段的大一统自上而下的规划型手段,非常成功,也给世界提供了一个进行全面配套改革的真实教科书一般的案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读后感_1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