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200字
在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虽然希望能学习到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但心里还是隐隐约约持有怀疑态度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沟通方式,没有沟通方法的万能模式。另一个角度来讲,沟通方式固化,也失去了沟通的魅力。
不可否认,越往后读,越觉得作者的观点很有道理,起码文中提到的很多问题也是我在沟通中存在的,比如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比如不善于倾听急于评论,比如对于批评首先倾向于辩解。
文中很多观点给我启发很多。第一:善于倾听。倾听是沟通的根本,它决定了沟通是否建立在双方互相理解对方所要表达意思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很好的倾听,没有获取到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那么,这次沟通很可能是一场无效沟通,如同自说自话,更有甚者,会疏远双方的关系。另一方面,认真倾听也是对对方的尊重。第二:不要将观察和评论混淆,被先入为主的观念绑架。人们往往喜欢相信自己看到的并据此评论一番。比如,我们总会觉得别人获取成功很容易,但我们也许忽略了他在大家看不到时有多努力。如果基于评论的基础上去交流,在沟通过程中很容易受其影响,大大削减沟通的价值。第三:不要以暴制暴,在一方带着明显的感情交流时,不要急于回避或者以同样的方式回应。试着引导他表达引发情绪的原因,理解他的需求,缓和他的情绪,在合适的契机下,表达自己的感觉或需求,加深彼此的理解,拉进双方的距离。当然,如果对方不接受沟通,也可以采取强制性方法来保护自己,但不是惩罚。惩罚可能带来一定时间内的顺从,顺从的原因可能是基于内疚,可能是基于对强势者一方的示弱,而非从内心明白对方的需求,甚至就此埋下暴力的种子。第四:接受感谢和赞扬。文中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你没有那么伟大,所以也没有必要那么谦虚。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就像平时我们经常说的: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我们不容易接受批评,当面对感谢和赞扬时也不容易接受。可能是由于以为自己没有那么好,从而怀疑这是别人获取好感的方式,可能是由于担心自己无法回应这份期待,在将来让对方失败。其实,这都是没有必要的心里负担,当别人赞扬或感恩时,坦然的接受就好。对自己,对对方,都是一种尊重。第六:明确自己的需要和表达的目的。交流是表达自己思想的直接方式,如果我们盲目表达,一方面,不仅自己不清楚自己在表达什么,对方也会局促不安不知如何回应;另一方面,倾听方不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没有义务在自己都不知道表达观点的前提下去研究自己的想法。交流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为了倾诉,可能是为了阐述思想,可能是为了交流见解,可能是为了寻求帮助,可能是为了汇报成果,等等,沟通不是猜谜语,所以,明确的去表达,带着目的去沟通。
虽然文中的很多事例,作者用了非暴力沟通方法做了讲解,但我自认为自己还是无法像事例中那样去表达。毕竟,对于同一思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践行方式。
这本书给四星,因为作者的观点我觉得在理,自己也存在同样的沟通问题。少一星给事例。如例子般交流感觉些许套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