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悟空传(典藏纪念版)》读后感_3500字

《悟空传(典藏纪念版)》读后感3500字

西游,我们一直在路上

@GZY

一下午外加一晚上在ktv的嘈杂中竟然读完了【悟空传】,只能算是略读,读完说不出的一种感觉,最突出的想法就是读一遍原著西游记,再回过来看【悟空传】。仔细想来,四大名著,唯独是【西游记】原著竟是一遍未读完。

对【西游记】最初乃至一直到现在的印象都来自83版西游,一部陪伴了我整个儿时的巨作。那么儿时的西游记印象,可以总结成三个字:打妖怪。而通过【悟空传】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悲壮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一群人在路上想寻找当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有人说,【悟空传】是对【西游记】的颠覆,也有人说是对其的阐释,那么今天就不谈【西游记】,只谈【悟空传】或者说是作者理解的【西游记】。

【悟空传】讲青春、讲梦想,讲深深的宿命,讲理想的破灭,讲无畏的挣扎,讲歇斯底里的挣脱。每个人年少的时,都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总觉得“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长大之后,渐渐发现或内在或外在越来越多的界限和无形的墙束缚我们曾经的理想和年少轻狂。

在【悟空传】的故事中,不同的人生,相同的宿命。悟空藐视一切规则,追求自由。对抗制定规则的神仙。八戒不主动挑战规则,但也有自己要守护的爱情。沙僧兢兢业业只想做个默默无闻的卷帘大将。然而他们无一例外的在命运这道无形的墙面前碰的头破血流。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到五指山下。八戒因扶起月女神,惹怒王母娘娘而被打入凡间做了一头猪。沙僧护驾失手打了琉璃盏,被罚到通天河。然后,他们被如来安排去往西天的流放之路。悟空选择了遗忘。他遗忘了大闹天宫的一切,遗忘了蟠桃园前坐着的紫霞,遗忘了花果山上的松鼠和大树。八戒选择了逃避。他假装自己真的是一只猪,假装可以笑得没心没肺,假装得满脑子想的都是高老庄;只在每天晚上看星星才能回忆自己曾经的爱情。沙僧选择了补偿。他费尽心思寻找每一个碎片想补全去救赎。当命运把他们推到如此不堪的境地后,他们最终还是找到自己最初的坚持和理想。悟空和六耳猕猴的争斗像是现在和过去曾经的自己之间抗争。最后,他宁愿死,也不认输。八戒在月宫将要毁灭的时候,还是勇敢的冲进去去守护自己的爱情。沙僧在费劲的将琉璃盏拼全之后,却发现自己拼命守护的东西,对大人物来说不值一提。最后也不甘于被摆布而奋起抗争。悟空传是给那些梦想将要破灭却还使劲挣扎着的人的故事。

在【悟空传】的故事中,妖怪只分两种:一种是当年跟着孙悟空一起反抗天庭的兄弟,像牛魔王之类的,孙悟空必须把当年和他一起战天斗地的结拜兄弟都干掉,就为了成佛,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悲剧;另一种则是神仙安排下来的,不是这个的坐骑就是那个的宠物。这也太恶心了,一边让人去西天一边安排着九九八十一难,就想把你整死。

所以整个西游就是一出悲剧,是一场阴谋,不论你怎么做,都是死路一条。你不服从神,不向西走,整死你;你向西走,一路上九九八十一难,都是神安排的,依然整死你。最后到了西天,你以为成功了,结果给你一部经书还是假的,全是白纸;你拿回去退货,送了礼,给你一部有字的,你以为是真的,是真的吗?其实还是假的,因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谓道不可道,我们说了别人的答案不是你的答案,如果有人要拿答案灌输给你,那不是为了让你聪明,更可能是想让你变傻。

最后四个人成了佛,成佛以后呢?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以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梦想的四个人,一成了佛,就完全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佛是什么?佛就是虚无,四大皆空。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感情没有欲望没有思想,当你放弃这些,你就不会痛苦了。但问题是,放弃了这些,人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了,直接就死了。所以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灭,西游就是一场被精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

不清楚作者经历了什么可以在年轻时就写下这样的文字,读过整本书,感触很深,却又似毫无感触。大抵是人生经历的还不够多。在一篇书评中我看到这样的文字:

8岁时,我写日记,我想去看地球之外的世界。

18岁时,大学报志愿,父母让我学材料。

19岁时,学长说进学生会是个好机会。

20岁时,我发现很多人都要出国,所以我也要考托福。

23岁时,我在操场跑了30圈也没法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24岁,每天慌不择路去面试,每天在拥挤的地铁里,感觉自己像罐头里被压缩的肉。

26岁,每天上班、下班、睡觉、两点一线。我努力想做一个不一样的人,可是生活却拖住了我。我都能想象自己5年后的样子。

28岁,我被生活推着走、我买了房子、车子。每天晚上即使有心情看着星空,也不会去幻想宇宙那头是什么样子。

30岁,我感觉自己已不再年轻,我想挣扎出个不一样的自己。可总有一种无力感。

31岁,我过着26岁时想象的生活。

有天晚上,我做梦梦见自己8岁时的理想,泪流满面。

读完这个书评,也是感触良多,懂的亦或者一些不太懂的。但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我已不记得自己8岁时的理想。理想它存在吗?出生于一个可以说是书香门第的家庭,读书学习都比很多同龄人要早,家里的要求也高于同龄人,只记得从有记忆起,或许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但要求总是要比一般人要高一些。20年来我也一步一步践行着这些要求:好好学习、尊老爱幼、心地善良等等等中国式伦理。但细细想来时,却发现自己根本还不清楚什么是优秀,20年来,即使是到了大学,听的最多的要好好学习,要成绩优秀,似乎作为一个学生,即使是大学生,优秀的代名词就是成绩优秀。 仿佛我也在西游。

西游,就是你、我、他、甚至所有人的道路。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西游路,我们都在向西走,你不得不向西走,同时向西走又毫无意义:到了西天,大家就虚无了,就同归来处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个归宿,你没办法选择,没办法回头。提到这点就不得不提起【悟空传】中的一段对话。

“世上有什么比玩过家家更幸福的事?你想要的生活,你想得到的一切,都可以得到。”

“可是……那些全是假的!”

“人生难道不是梦幻吗?你所得的你最终全会失去,你认为那是真的,你就会痛苦,而你知道那不过是一个游戏一场梦境,你就能解脱。人生在世,百年也好,千万年也好,都是未来前的一瞬,这一瞬后你什么都没有,你曾有的只有你自己。你在这世上永远地孤寂着,永远找不到能依托你心的东西,除非你放弃自己,融入造物之中,成为万重宇宙中一点尘埃。你就安乐了。”

似乎是陷进了死胡同,我理解不了,也走不出来,对于此那怎么办呢?【悟空传】中讲:你只有在这条路上,尽量走得精彩一些,走得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多看一些,去做好你想做的事,最后,你能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我不是完全理解或者说不完全认同。

作者在回忆自己大学时光时曾说虽然感受到的只是各种情绪的冲撞——空虚、无聊、迷惑、愤怒、渴望爱情、畅谈理想……然后看见平庸的现实,但回忆他的人生,最幸福的还是大学时光。

庆幸我在大一结束读到了这本书,或者我还可以说:我拥有时间。时间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这是我从小就听到的话,却直到现在才模模糊糊理解一些。而时间偏偏是最公平的,不论你如何待它,它都那样不紧不慢地流过,绝不会为你改变分毫。

我小学的时候想象不出我中学的生活,但一转眼中学就来到了;我中学时想象着我大学的生活,而一转眼大学就来到了。眺望未来,总是那么遥远。然而你一眨眼时,它就从你的身边掠过,成了逝去。

这漫长而短暂的一生,究竟该用来追求些什么呢?

在十五周年版序时作者曾说:直到今天我也没有答案。或许这个问题本就没有答案或者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悟空传】,其实就是一群人用一生寻找答案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悟空传(典藏纪念版)》读后感_3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