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们仨》读后感_1200字

《我们仨》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内容本来起源于钱媛,应是钱媛为第一人称。但是此时的钱媛已经由于脊椎癌晚期故没有余生来写下文了。由她的母亲带着她的遗憾写完这本书。

杨绛先生虽改变了以她自己为第一人称书写,但是根据钱媛的思路下去,故可以看到刚开始是记录的是钱媛的出生(与钱媛日记相符),这是母亲爱女儿尊重女儿的表现。

全书都围绕着钟书,钱媛,杨绛三个人物描写,从怀钱媛时杨绛对钟书拙手笨脚一句不要紧的包容,钟书对杨绛做饭煮饭的体贴,两个人都是以对方为主导的,包容对方的一切;两人由于工作多次异地,一离别便会记着大大小小的石子,一见面就会把玩这些石子的乐趣,仿佛没有分开一般;钱媛出生后两个人对钱媛进行不同功课的教导,钟书批改她英文作业,杨绛教导几何数理问题,两个人总是很默契得去办好一件事;虽然三个人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作息,钟书早睡早起,钱媛晚睡早起,杨绛晚睡晚起,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所以钟书负责做早餐等着杨绛先生吃,杨绛则夜晚负责钱媛的功课,求同存异,彼此不干扰谁却又关联着谁;到了文化大革命时三个人下乡的下乡,进厂的进厂,炼钢的炼钢,杨绛总能因为爱他们渴望见到他们不去在意眼下的苦;钱媛在左右派的时候能独善其身后又兼济父母,接父母回到自己宿舍可见钱媛也是爱父母爱他们仨的小家,只要三个人在一起哪怕斯是陋室也是惟其温馨;钟书每次都想无官一身轻好好的和家人为伴,一同读书一同散步探索;在最后两个人生病之际钟书看到杨绛时还能调侃她以安慰她,看到他们才可以安心入睡;钱媛生病之际写下牛儿不吃草,欲想报娘恩,故采忘忧花,借此谢娘生的感人诗词,自己不能进食却还担心娘亲吃不饱睡不暖,令我们很惭愧。

其实看了本书你们会觉得一家人真的过的很简单,生活哪怕大起大落却也写的很平淡无奇。总觉得伟人过的日子和我们不同,他们会因为思想境界比我们高所以走的路也比我们捷径可以绕开生活的烦恼。但是看到开始说的钟书和杨绛也会因为生活小事比如一个字的发音,两个人会争执起来,但是很快两个人就有了解决办法: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面对不一的给出参考意见,不会左右他人决定。在事后关于钟书是否去留杨绛同样尊崇了这个原则,纵使她很希望书中可以留下来,希望书中和家里对峙。也从钱媛的日记中看到了她小时候也调皮喜欢弹琴不肯读书对作业抱着侥幸心理,钟书对此把她作业撕了大发雷霆说她不是君子,杨绛对此也教育一番,从此她便认真作业;她小时也会说些粗话,但不知何意思的她又在客人面前摆弄惹得客人哈哈大笑,自己却觉得很有成就...

种种小事在我们看来是很普通平淡的,可能我们还没有到怀旧的年纪,看了这本书我们应该对生活小事都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又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对身边之人都心存感恩之心,没有什么事比得过生老病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们仨》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