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_1100字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1100字

这是继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第二部著作,更是奠定其哲学大师地位的代表作。本人虽说是将其全篇读完了,但由于智识的原因读懂的很少,尽管如此仍有两点体会欲同书友分享:

其一是佩服哲学大师治学的严谨逻辑和对文字的精雕细琢,关于逻辑从本人外行的角度看,他能够从本来就很玄乎的理念展开思考,却还能从中思索出一系列的哲学观点和概念,而且还能从其他著名哲学家如康德、斯宾诺莎、休莫及古经文中找到佐证,虽然有些观点他也曾批驳,但足可见其缜密的思想和创见确来源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和他丰富的阅读、独立的思索和对事物的独到看法。我想,对于初尝哲学著作的书友,不必奢望一下子便读懂哲学著作,更不要祈求通过读一本或几本著作就有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这自然是不现实的,它必然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相信如果有想法有爱好能坚持读下去,肯定会大有收获,从中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培养治学的严谨态度,养成独立的思维习惯,最后形成自己特立的人生智慧。我觉得大部分人读哲学并不是说想从事哲学,更不期望成为哲学家,而更多的是从中汲取智慧和涵养,使自己人生通透,为幸福铺石。

关于文字的精美更可以从《人生的智慧》一书中感受到。作者在向读者介绍哲学概念的时候,尽可能地用简单的文字文法,通俗却妙趣横生的比喻修辞向我们演绎他的哲学体系,让人并不觉得是在啃晦涩难懂的哲学,更像是品茗一杯咖啡,其中滋味只有读者自知。

其二,浅谈我对本书的肤浅认识。作者以《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虽也有人将意志翻译成意欲,但其实并不妨碍我们的理解。文章开宗明义告诉读者——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实际上是意志的表象,世间万物皆为表象,而意志就像各种宗教所指的唯一的神或God。他通过因果关系定律主宰着一切事物的运行。然而为什么作为人会有对世界的认知,则是由于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作为认知的主体,而其所感知的一切即为该主体的表象,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表象随主体而存在,也随主体而覆灭。但人不是唯一的认知主体,而只是因为人能认知所以才知道人是主体。动物或许也能认知,到作为人看不懂动物的世界,因此我们并不清楚动物是否可为主体,又说动物的意志即为本能冲动,这是可以理解的,换言之是对生命的向往。

作者最后讲到,在这个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痛苦因欲望而生,也我们始终相伴,那么作为人该如何驱逐痛苦呢?在这里,作者极力反对佛教的涅槃或者其他自杀性行为,这只是在意志的趋势下逃避痛苦,并不是上层的解决办法,作者提倡的是远离欲望,这样就能削弱意志,达到虚无,便是终极幸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