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选择》读后感1600字
这本书 比较适合受过情伤的人
让我想到了电影《西雅图夜未眠》~
爱de复原力
复原力是指人们面对悲痛的反应速度和强度,而且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复原力。用我们的身体来打比方,复原力并不是指脊柱本身,而是要加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
在彼此的联结中我们发现了人性——生存的欲望和爱的能力。就像个人能够在创伤后获得成长,变得更强大一样,群体也是如此。
“死亡会结束生命,但不会结束关系。”
爱的复原力意味着从内在寻找可以与他人分享的力量。你要设法让这份爱能够承受人生的起落。当人生不像你计划的那样发展时,你还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爱这个世界。当生活残忍地夺走你所爱的人时,你应该找到再次爱、再次欢笑的希望。即使你爱的人离开了,你也要找到另一种方式,继续爱下去。
复原力的阻碍因素
发现有三个认知因素会阻碍复原力:(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2)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3)持久性(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选项B
人生从来都不完美,每个人的生活都存在B选项。这本书就是要帮助所有人去面对并做出选择。
只有反击 才有一线生机
我想让你明白,当生活给你当头一棒,让你坠入悲伤之海时,你能做的就是奋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
宣泄与冷漠
身处悲痛时,你应清楚两件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不疯狂,以及你可以提供支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对他们来说就是对事实的全然否定。
悲伤无孔不入 如影随形
悲伤,对世人轻语,却内在喧哗。悲伤不可言说,甚至超越性、超越信念,超越终极的死亡。人们视而不见,悲伤只在葬礼上昙花一现。
悲伤分为5个阶段: 先是否认事实,接着转向愤怒,然后进入祈祷阶段,再转而抑郁。只有扛过这四个阶段,才会最终找到接纳感。
悲痛之解药 因人因时而异
没有一条路只通向悲痛,也不止有一条路通向舒适。对某个人有效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另一个人,甚至是在某一天奏效的方法,到了第二天也有可能会失效。
把感受变成语言,能帮助我们度过并克服悲剧带来的负面影响。
维克多尔·弗兰克这样说:“在某种程度上,痛苦在找到意义的时候就不再是痛苦。”
黄金法则通用
白金法则适用于一方处于痛苦时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遵守黄金法则:“你希望他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他人。”可是,在他人经历痛苦时,我们应该遵守“白金法则”(而不是“黄金法则”):“按照他人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从身处压力的人的行为中获得密钥,然后表示理解,更好的方法是,在行动上给予回应。
快乐无罪
追求没有意义的快乐,人生会漫无目的;但只有意义没有快乐的人生也是令人沮丧的。
我们都希望别人快乐,但是允许自己快乐——认识到克服内疚感,寻求快乐并没有什么错,就是战胜了绝望。让自己开心是一种对自己的慈悲,就像我们犯错时也应该善待自己一样。我们确实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儿,在能够享受生活的时候享受生活。就算不幸的事摧毁了你的大门,把你囚禁起来,逃出来仍需要付出精力和努力。在经历不幸之后寻找快乐,就像拿回我们被偷走的东西一样。正如U2乐队的主唱博诺所说:“快乐是终极挑战。”
“快乐的一天短暂得就像15分钟,痛苦的一天漫长得就像15年。生活的任务就是把快乐的15分钟变成15年,把痛苦的15年变成15分钟。当然,没人会假装这很容易做到。”
留意快乐的时光需要付出努力,因为我们天生便会更多地关注消极的坏事,坏事对我们的影响比好事大得多。
平静是休息时的快乐,快乐是行走时的平静
快速双重道歉法
“快速的双重道歉”法,它要求当两个人伤害到彼此的感情时,他们应马上互相道歉,原谅对方,也原谅自己。
刻板印象威胁
心理学家称此现象为“刻板印象威胁”,即人们担心自己被归入消极的刻板印象。焦虑会扰乱我们的思维,而这种担心也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导致我们恰好符合刻板印象。
相信爱的复原力
就是相信还拥有爱的能力
于是悲伤快乐 便都有了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另一种选择》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