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东京一年》读后感_1400字

《东京一年》读后感1400字

第一次看蒋方舟的文章是高中的时候,这个同省里少年出名的小作家被各个桎梏在高考标准分的语文老师们当作一次又一次的反例,不断告诫我们不能写这样“露骨”的作文。
然后,听说她当特招生去了清华,再然后,听说她做了副主编。不知道现在语文老师还会不会认为她的文章是反例,毕竟我们这些按标准分和所谓正能量来写作文的人,也没几个去清华的。大概心里还是有叛逆的种子,越是反对我就越想要看,便莫名的成了她的忠实读者,先后看了她的几部作品。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心态和视野变了,也可能是因为刚好对日本有了实地的初步认知,这本书的共鸣多到远超预期。
蒋方舟最让我敬佩的一点特质,是敢于曝光自我,美好的、肮脏的、勇敢的、胆怯的、好奇的、自私的方方面面,我们难以启齿的种种在她这里都变成了一纸素材,很多时候会有共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我的确干过或想过,但是我没勇气说。以前总觉得她被神化了,随手翻一翻她的微博,其实她也不过是个年少多情又多思的可爱女生罢了,都在一边尝试着屈从现实一边又硬着头皮想离梦想更近。
印象最深的三段描述分别关于青春、婚姻和自律。
青春的观点我十分赞同。“高浓度的青春逐渐变得稀薄,是从同伴的不断失落开始。这种失落不一定是失联,抑或是志趣道路发生变化。”文中四个和尚的人生路分别代表了四类人,总有一类和我们自己相似。出发的起点便是大学毕业的时候,毕业前的信誓旦旦逐渐被现实吹得烟消云散,实现梦想的人寥寥无几。社会的染缸把所有人浸泡成了不同的颜色,你不能说实现梦想的那个就一定是“出淤泥而不染”,因为没有人定义这里什么是淤泥的颜色,大家无非都在满足自己的私欲罢了。
谈到婚姻时,我不以为然。大概很多少女都和她的想法一样“天真地以为结婚能够把我从必须进步,一步步实现目标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后来却发现自己是“一个如此功利和虚荣的人,畏惧平稳生活带来的安逸,只能从进步里获得对自己的认可,感知到自己在活着。”对我而言,可能因为有一个大将近一轮的亲姐,目睹了她周围无数80后女性惨败的婚姻,从来就没有这种少女观点。我一直觉得婚姻和恋爱其实本质上一样,无非前者多几道手续罢了,没有哪个男性有养你一辈子的义务,包括你父亲,爱并且能过便结婚(恋爱),不爱或者不能过离婚(分手)。你的进步和你有没有结婚(恋爱)有关系,但关系不大,人终归是自私的,你的不争不求被豢养是源自你发自心底的舒适堕落欲望,而非对一个人的爱。
在说自律的时候,脑子里面一直冒的是树上春树和严歌苓。“必须承认的是,写作对天分的要求远远高于对汗水的要求,鼓励一个没有天分的人在写作上花一万小时练习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但是,我非常讨厌成熟成名的艺术创作者毫无愧疚——甚至反以为荣地说起自己的懒惰,说自己生性散漫,不务正业,放纵不羁爱自由,导致几年没有新作,在我看来,这只是用来掩饰自己才华不够的借口而已。”《芳华》刚上映那会儿,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张立宪的话“严歌苓每次回国,空运来的都是耳光,响亮地告诉这群生活在北京的朋友,看啊,你们又虚度了多少光阴!”不止写作,任何事都是如此,你不能对天分毫无要求,但其实拥有天分的人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最后脱颖而出的往往是既有天分又高度自律的人,俗称“努力”
最后扣掉一分是因为《雨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东京一年》读后感_14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