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重新定义效率:工作也要断舍离(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25)》读后感_2600字

《重新定义效率:工作也要断舍离(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25)》读后感2600字

【实践方法3】如何提高效率一、精要主义工作法

  • 精简事项列表,删除无用之事
  • 判断重要程度,确定优先次序
  • 谨记要事第一,先重要后次要


1、To do or NOT to do
做事、投入时间精力前,动机先行,先寻找做这件事的动机意义,避免做「看起来有用,实际对自己没价值」的事

这个需要我们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有清晰的认识和主观判断能力,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不盲从,比如考证、考研、学习技能、培养爱好等。

因为我们的精力、时间远比自己想象中有限,得花在最重要也最值得做的事上


2、方法2-1 「两列清单法」改进版

列出两列清单,一列是to-do list,一列是「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去做」的清单

①列出接下来一天需要做的事情,3~6件

②圈出最重要的1~2件,一定不能超过两件事!

③只有做完最重要1~2件事,才能去做剩下来的

只有在最重要的事情完成后,才能在次重要的事情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对于最前面的2件事,剩下的事情,都是干扰

关于2件事这一点我觉得其实不用订太死,应该参考个人能力、效率以及具体事项难易程度,两件只是相对更保险一点。


2-2 ABCD类工作法

精要主义把工作根据难度、精力需求、重要性划分成ABCD四类:

A类: WIG创作类】(Wildly Important Goals,十分重要的目标)

  • 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大多属于全新的、创造性的工作
  • 需要整块时间

比如设计社群规则,编写音频课程,写原创干货文,进行个人的反省总结,下阶段的规划,等等。

做这些事,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一个安静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A类工作中,你得放弃那些你十分在乎的事情,吸引你注意力的事情,甚至它们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B类:有章可循

  • 略带机械化、被动的、有套路的工作
  • 需要整块时间

B类工作可能是一些你曾经做过的熟悉任务,已有流程可循;或是只需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最多照着指示做就好了


C类:碎片化

  • 可在碎片化时间或「一心两用」时完成

比如听知识新闻,知乎Live,随手背单词,公众号、小密圈、知乎等一些干货文的阅读,淘宝等

PS:完全为了学技能知识的知乎Live,还是属于B类,需做笔记

D类:休闲娱乐


『任务顺序参考』

上午:C(早餐)——AABAA
中午:C/D(午餐 午休)
下午:ABBD——C(晚餐)
晚上:BBCD——D(睡觉)

通过合理地对时间、状态、任务难度进行统筹安排,便能在完成高价值的A类工作的同时,让碎片化、环境状态较差的「劣质时间段」也能有所产出,让时间利用率最大化


「惯性」很重要,也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早上做掉最难的任务,会有更多成就满足感,甚至能让这种「惯性冲劲」保持下去,下午和晚上做更多的事儿。即使下午开始颓废娱乐了,也因为已经完成重要的事情而没有太多心理负担。

反之,在最佳的状态只填充了C、D类工作,或是过早地开始娱乐,可能你这一天都没能力去完成A类工作了,当天产出也就大大降低。因此,娱乐尽量放到晚上,即使有了惯性,也因为马上要洗洗睡而刹车了


二、解决拖延

拖延症的成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三大类:

A 任务艰巨(以及它带来的焦虑,压力大,怕失败)

B 诱惑大,易分心

C 错误的预估

(一)解决「任务艰巨」导致的拖延

A-1:精要主义,让任务不那么艰巨

  • 做事次序

按照重要性的次序,而非紧急程度或自然的时间顺序,这样才有二八法则的效果——全力完成关键的20%后,能收获80%的效果

  • 删除事项

一般,重要性最底部的事情,都无法做完,「拖延」或删除最不重要的事情,能帮你在要事上不拖延

  • 作出选择

《精要主义》中提到,「只选择Top 10%(顶部10%)的人,事。」「在你犹豫时,如果不是非常确定的Yes,那么请拒绝。」


A-2 最好的状态处理最棘手的任务

如果一件事情,你在最佳状态都做不了、都不去做,你怎么能指望状态低迷、情绪低落的时候去完成?错过了状态的巅峰后,并不是你想拖延,而是哪怕你想去做,都力不从心了


A-3 设定截止日期,可执行量化的指标

  • 留出缓冲区,建议20%
  • 一开始的指标,可能不切实际,尝试一两次后可再调整
  • 每周指标必须完成,每天指标尽力完成


(二)解决「诱惑大,易分心」导致的拖延

  • 远离诱惑

不要自不量力地去和诱惑正面扛,十有八九注定失败。不要抗拒诱惑,远离它!

及时行乐,八卦,好吃懒做,虚荣心,目光短浅,这是我们基因里携带的本能。所以只要是人,天生就难以抵挡诱惑。

  • 创造环境

尽可能给自己创造干净、合适的环境

充满诱惑的环境宿舍、家、嘈杂的公共场所。这些环境中,存在着吃零食、喝水、上厕所、床、电视、电脑、家人走动声、吃饭等等的诱惑,在瓜分着你的注意力

(三)解决「错误的预估」导致的拖延

错误预估主要包括对时间成本和未来环境、状态的错误预估

【C-1:留出缓冲区】

做计划时可留出20%缓冲区,好处有三:

  • 有修改、补救、完善的余地
  • 留下好印象

多出的时间精力预算,不论你提前完成,还是比所有人完成的质量都高,都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 提前,才能保证守时

对于重要的事情,最好提前。比如赴约,赶火车,提交字稿等

  • 脱颖而出

在这个大多数人迟到、迟交的情况下,你能准时、能提前,是能帮你脱颖而出的

提前1小时早到会场,可以有机会去和主办方攀谈,和刚来的嘉宾、同行聊天熟络起来,这都能带来额外合作机会、提升个人形象


【C-2:动态调整】

  • 制定计划、量化目标时,更多地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制定看书计划时,看完100页是结果,读书1小时是过程。后者更可控,而前者所需时间精力会有波动,难以预估

  • 数据记录——清楚我们什么时候,花了多少时间,完成了多少事情,状态评价如何


【C-3 时间记录】

  • 只记录重要的事

建议只记录最重要的1~4件事,比如工作/学习、运动和娱乐时间

  • 精确到分

以分钟为单位,才能把那些分心时候的「杂事」时间剔除,清楚「表观时间」(工作效率),确定预留时间

  • 培养习惯

在培养习惯的时候,正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The Power of Habit》)。而习惯能帮你减少每次进行任务时的意志力消耗。比如,高等难度的副本,本来需要消耗40点体力,现在只要10点就可以进入了。


三、提高效率的小建议

◆ 1 提高业余时间的效率

永远不把重要的事情,主动放在晚上这种「业余时间」来做

2 如何脱离「状态低谷」

逼自己强行学习工作10分钟,如果10分钟后还是想娱乐,做其他事,那就去吧。但很多时候,你熬过一开始的10分钟,就会投入进去,最终拓展成满满一小时的学习工作。因为在工作学习的启动阶段,是最消耗意志力的部分,一旦度过启动期,之后维持工作学习的状态,就不需要太多的意志力的消耗了。(参考Learning How to Learn)


◆3 回顾总结,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的金字塔(知识的留存率),由上至下(由低到高)依次为:讲座、阅读、声音视觉、示范、讨论、练习、教别人

主动的,回忆式的复习,知识的留存率是被动听读的9倍以上。(参考The Learning Pyramid ,10% VS 90%)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重新定义效率:工作也要断舍离(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25)》读后感_2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