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画家(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800字
《浮世画家》是石黑一雄继《远山淡影》后的第二部长篇著作,都以战后为时代背景。可以说,《浮世画家》和前部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远山淡影》是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视角来控诉战争的伤痛,那么《浮世画家》当中的主人公身份无疑是有所升华的,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百姓,而是服务于军国的知名画家。他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所以他本身是个矛盾体。表面看来贯穿故事的主线是年迈的画家父亲在为女儿的婚事而奔波操劳,中间跳跃穿插父亲不留神的模糊的断断续续的回忆。事实上,这是一种蒙太奇表现,有因有果。今天的所有局面,都和那些回忆里的人和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解疑,也是老父亲的追悔。当年因为坚守自己的信念,他做过一些自己认为对的不得不做的事情,也因此失去了老师,挚友,最得意的门生。可是,到底是他做错了,还是时代的错了。
所谓立场政治正确是相对的、狭隘的,受当局形势影响的,它只属于当权者。而从宏观的长远的人性角度考虑,它又有其绝对性,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防线。画家小野增二无疑是矛盾的,战前,他是一位意气风发雄心壮志有独立思考的军国主义画家,他坚定自己的立场和追求,并坚决拥护。战后,看到自己服务的军国因为穷兵黩武而让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他也会内疚自责心生恻隐,毕竟小野并不是一位冷血无情的战争机器,他是善良且有良知的文艺工作者。他愿意为给群众带来的痛苦生活而道歉,也赞成为当年的错误立场以死谢罪的行为。可是,对自己曾经坚定的信念却依然有所保留。因为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对自己坚定的信念从未有过迟疑……
正如松田临终前说的那段话“我们没必要过分责怪自己,”他说,“我们至少为自己的信念而尽力了。只是到了最后,我们发现自己只是芸芸众生。是没有特殊洞察力的芸芸众生。在这样的时代做芸芸众生,算是我们的不幸吧。”
——Laurel 6.18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浮世画家(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