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听话》读后感1900字
良好的沟通,并非要承认对方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而是首先在心态上去理解、尊重、接纳。
——题记
人性的弱点就是,都愿意去倾诉,不愿意去倾听。
对世间人来讲,好好听话的现实意义很大,非常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比如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同事之间,彼此沟通交流不畅,都是互相之间没有听见别人在讲什么。
有的时候是即使听见了,但没听懂话背后的意思,所以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大家都不想听、只想讲。实际上,最高级的沟通是倾听,一个人际关系好的人,一定是善于倾听的人。
听是说的前提,说是听的升华。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是说服对方,而是理解对方;不是告诉对方,我多么有能力,而是告诉对方,我愿意接受你的想法,体恤你的感受,这样,沟通才能更加愉快,更加受人欢迎。
傲慢心比较强的人,在与人交往中或者听人讲话时,会快速地捕捉到对方的缺点,用自己的优点与之比较,傲慢心就开始滋长,对方说的什么话就听不进去了,即便人家说了很重要的信息也听不到了。
与人相处,应该发自内心的谦卑,做到内心宽广,能够包容许多人和事,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经历,都有值得尊重和效学之处;要知道,世界很大,还有许多事情自己不了解、不擅长;要知道,一切成果都是众缘和合而成,绝不是某一个人的功绩。
多观察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不足,而非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在面对别人的指责和批评时,我们的内心会立刻想“不是那样的”,然后第一时间开始组织语言进行反驳。有的人虽然知道这可能是一种我执,是不对的,但是仍然难以抑制地要辩解,要反驳,担心对方误解自己;或者压根就不接受对方的看法,要去推翻它,用自己内心形成的观点压制它,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清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批评和指责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境界,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批评中得体地用心,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基本素质,也是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基本条件。
在批评到来的一瞬间,先不要着急辩解,冷静地把对方的话都听进来,从中寻找自己的盲区和漏洞,力争改进。要记得,他人的指责和批评,不管有没有道理,在我们听来往往都是偏颇的、错误的,这恰恰是因为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人不会故意去做自己以为错的事。消解积怨,正是要靠自己放下执着,努力改变。
还应该放下“我执心”,即“我”认为对的事情,大家都要这样认为;凡是“我”决定的事情,别人就不能更改。实际就是凡事都要顺着“我”的意思来,否则就不行。
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我执”,程度轻重不同,角度不同。有的在这个地方很执着,有的在那个地方很执着;有的是对大事执着,有的是对小事执着。换句话说,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这样,家庭生活不是享受生活,而是成了家庭成员之间“我执”的较量。这种较量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非常大的痛苦,轻则导致夫妻感情失和、离异,孩子叛逆、教育失败,亲人反目等等,重则会酿成严重的家庭悲剧。
这就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其实有机会可以试验一下,如果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别人的想法,按照别人的意思去做一些事情、做一些判断,看看会发生什么?很多问题是不是就会迎刃而解呢?
只是,懂得道理不难,难的是放下自己的想法,去接受、理解、倾听、尊重别人,那一刻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力量来突破。
但我相信,只要有改变,一切就都还有机会。
人心都有这样一个特征,总是记得过去某些人对自己做过的一些事,说过的一些话,一直无法忘记,每想起一次,就是对自己的又一次伤害,但又遏制不住地去想。
但只要心里堆着这些伤害放不下,本身就远离了快乐。外人的恶言说出口可能他们早已忘了,但你却截取下来反复温习。这才是痛苦的根本。
所以,平时我们要多想着别人对自己的好,多看光明面,多想自己的方向,这样内心才会生起正念。
每个人的内心和身体都有长处和不足,不管自己的条件怎么样,都要先接受自己,不要怨恨、嫌弃自己。不要老是看到自己缺乏的,要多关注自己拥有的,多想自己要做的。当你不再畏惧外在的目光,外在就会为你让路。
与其耗费珍贵的时光去回味被伤害的感觉,不如时时去温习、感恩生命中一切正向的话语和信息,并且逐渐养成习惯,这样慢慢就能远离记忆中的任何伤害。
良好的沟通,并非要承认对方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而是首先从心态上去理解、尊重、接纳。在事情上可以有分歧,但不能因为看法的不同而否定对方。做到这一点,沟通才不会变成彼此说气话、发泄情绪。
“一朵莲花,他人丢来的污泥只会令它更美丽;一颗钻石,外在的打磨只会令它更闪耀。”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好好听话》读后感_1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