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读后感600字
书名出自印度教圣典《迦托·奥义书》:“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书里每一个人物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寻找“得救之道”,毛姆写到了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的种种选择,还有扎根于世俗生活的一些信念,比如地位之于艾略特,占有之于伊莎贝尔,这些世俗信念就可以构建起他们全部的生活。虽然是以拉里的开悟为主题,但是对于其他人的选择,好像也并没有特意去抬高谁或者贬低谁。
无论是宗教还是信念,出发点不过就都是人们要给自己一个对于自我和存在的解释,这样才不至于感到世界空虚,无所傍依,才能继续心安理得地走下去。
如果把这种面向自己的解释称之为核心的话,我觉得对一个人来说这个核心具体是什么没有那么重要。你的全部生活围绕着上帝展开也好,你作为因果轮回中的一环去贴近终极实在也好,你让自己周身沉浸在欲望中也好,或者与他人的全部关系编织起了你存在的意义也好,或者其他什么别的东西,这个核心是什么,只是作为他人对你进行价值评判的依据;对自己而言,反而是这个核心究竟有多坚硬才是判断好坏的依据。人活着不过是为了自我实现,只有这个内核足够坚硬,对自己来说才是圆满自足的生活。
至于别人怎么说,就暂且不管吧。关于意义的问题的论争贯穿了整个历史都没有定论,或许这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我就是我全部的意义,我就是我所认识的世界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刀锋》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