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读后感1600字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
虽然文章主要讲的的是如何教育孩子,但我们也可以从中去反思自己,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学习和应用它们。
��爱的教育
◆ 爱是相互的,不是过分的
有反应的才叫爱,爱不是一味的索取,尤其是对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因为爱而存在这个世上,我们需要去传递爱。爱不要过度,过度的爱只会产生副作用,对孩子的溺爱会对他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更甚者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对恋人过度的爱只会是牢笼,终有一天他会冲破牢笼离你而去!
◆ 爱需要时间陪伴
我这么恋家,应该是离不开我父母从小的陪伴
照顾孩子是很花时间的,它比上班辛苦,也不能马上看到成效,因为带孩子和做家事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早上推石头上山顶,晚上又滚下来,周而复始地做同一件事。家事是今天做了,明天又脏了;孩子也是今天交代了,明天又忘记了,难怪很多妈妈觉得带孩子比上班累。但是,亲子之爱是金不换的,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对孩子的未来而言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 教育原则
◆ 三大原则
在学校或家庭的教育中,
公平是第一要维持的原则。
第二是鼓励比惩罚好,因为后者会适得其反,
孩子并非不能接受惩罚,但一定要说明为什么
第三是想办法让孩子敬爱你,而不是敬畏你,
◆ 潜心学习和研究
我曾碰过几个中研院的老院士,他们真的是博古通今,任何领域聊起来都头头是道,使听的人如沐春风。只是现在这种人越来越少了,肯像以前的读书人那样心无旁鹜、一心下苦功钻研学问的人大都过去了,实是可惜之事。
Whatever you do will make a difference to others!
我们要鼓励大人自己必须不断地进修与阅读,这同时也会给孩子建立一个好榜样,一举数得。
◆ 起居有时,养成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起居有时”本来是我们养护身体的方法,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在上学日的前一晚要早点上床,却允许他们在放假的前一夜可以通宵,这不就等于提供给孩子两套生活标准,会不会使他们因为假日都能睡到自然醒,而觉得上学日早起是痛苦的事?我想请问洪兰老师,父母以这种方式来“犒赏”孩子是正确的吗?
训练动物会以食物或抚慰作为奖励,现在的父母也像驯兽师,因为某些娱乐的花费不高,而没有限制地拿来作为孩子平日辛苦上学的补偿。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应该是调整平日的挤压,而不是用两天的过度放松来弥补周间五天的愧疚。
>> 看电视是被动地接受讯息,并不能使大脑放空,反而会使大脑过劳(overwork)。
>> 其实放空最好的方法,是打坐参禅时的mindfulness(中文译为“正念”或“静观”),即是让自己保持在一种超然的状态下,外界的讯息进来了,但是大脑不去处理它,搁在一边。当人能让自己的心灵不受外界的干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他的心就平静了,他就快乐了。目前已有很多研究采用打坐的mindfulness治疗忧郁症,效果都不错。
>> 转换不同活动,大脑就不会弹性疲乏而能持续运作
>> 现在很多父母允许孩子在周五晚睡来“犒赏”孩子平日上学的辛劳,这偶一为之可以,要是每周都如此,就会打乱孩子的生理时钟,影响他荷尔蒙的分泌,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前面说过,褪黑激素的不正常分泌会致癌)。
◆ 培养爱他人的能力,从家庭服务做起
就是看到我父亲在办公时,会把衬衫的袖子卷起来,免得手肘处磨破,他觉得一个富家子弟懂得惜物,以后会有前途。我父亲也的确两手空空来到台湾,凭着吃苦耐劳,打了一片天下出来。这种“没有吃不了的苦”的精神,是现在富裕社会中长大的孩子要通过服务去学会的。
◆ 在“及早”栽培之前,先让孩子“正常”发展
>> 真正的天分是父母扼杀不掉的,
但放弃基本知识的学习,
会使孩子的兴趣无法更上一层楼去发挥。
才艺到最后一定需要品德的内涵加持,才能发光发亮,
我们要培养的是大师而不是工匠,
孩子需要广泛阅读、涉猎,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
◆ 孩子的阅读,也需要做好时间管理
>> 纪律是教养中最重要的一环,没有纪律的孩子不能好好学习;阅读是好事,但是纪律优先,不可以因为做好事就不守规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