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读后感900字
读完茨威格最后日子写的书,很百味杂陈。这是一部处于绝望写的回忆录,又像似自传,也胜似自传。写完后他与他妻子相拥而亡,两年之后出版此书。
在一战前的奥地利茨威格写了一个很美好,我也很向往的维也纳,那个地方对于政治漠不关心,虽会有腐朽,也有所保留。然而有着环境去追随着自由,去追随他们想要的思想。他们都在为着文学,为着诗歌,为着歌剧而着迷。音乐之都出了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他的文学艺术圈认识了里尔克、罗曼罗兰、乔伊斯,高尔基、罗丹、弗洛依德等,也非常佩服,他有能力也有机遇认识那么多顶尖人物。而他所努力所奋斗为着那些自由的思想的爱好的。从而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世界。
与此相比,一战的爆发是非常残酷也打破了那个平静的、艺术的、和平自由的地方。对于茨威格而言,那个地方承载了很多东西,也有着他的理想,也希望着和平,但是因为犹太人,在奥地利。开战后的世界,通货膨胀、资源短缺、失业、经济危机。希特勒的打击犹太人,茨威格如何赤裸裸的艰难的写了下来,我猜他写的时候一定很悲愤又绝望,但一战并没有让他完全的失去希望,二战则最后的一点一丝希望都消失了,在流亡中自杀,何其震撼!
他的死对文学界是一种损失,也许这就是命吧。但谁都没资格说他懦弱,悲观,应该坚强点,因为你没有感受到那个环境,没有感受到法西斯的猖獗,没有感受到那个对之前的美好世界的对比,那个我们感受不到他们对于自由的重视,遭受到暴力的强制性,也没有感受到那些对于财物的掠夺(在那个地方,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再加上对于精神上的折磨等,经过种种事迹之后,你说这些话,其实也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菲茨杰拉德说得好:“在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对别人评头品足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世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批评、教训茨威格的人,又何曾经历过他那样高开低落、跌宕起伏的一生。
致敬!斯蒂芬 茨威格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