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400字
在看余秋雨的书的时候被他安利过来的,余秋雨的一篇散文中有引用这本书里莫里的话,被深深吸引,看完余老的书,立马赶过来看着本。后面的英文实在考验耐力,索性放弃,将前文看懂也是收获满满。
经历了十四个星期,莫里撑不下去了,呼出最后一口气,结束了人生中最后的十四节课。余秋雨说我们(不论东西方)对死亡的恐惧是在太深,我们挽留那个要走的人,捂住他的嘴不许他在最后一刻说出那些“我不行了”的丧气话,这样就导致那些要走的人留不下他要说的话,而恰恰这些话都是一些来自生活的课程,所以他设想,要将这些经验留下来需要一个人。他能坦然面对死亡,在社会上有足够的威信,有社交圈需要有人来听他的课,他还要有强大的逻辑能力能组织语言,最好他得了重病。然后,像嫌疑人的面庞描写一样,一个人物就这么出来了--老师。
莫里恰好符合余秋雨所有的要求,而他也确确实实的把他积累的经验留下来了,他的学生米奇将他的话记录下来,出版成书,落到我们手中。
文章讲了蛮多,都很有用,但对我来说有些章节很受益匪浅。
首先关于工作。
明明保证营养就够,但所谓饮食文化把这种实际需要推到了山珍海味、极端豪华的地步;明明只求舒适安居,但装潢文化把这种需要异化为宫殿般的奢侈追求……大家都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得气喘吁吁,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
当米奇问他如果你现在还是健康的话,你回怎样度过一天。莫里的回答让他很惊奇。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米奇心里疑惑,难道你想要的不是和意大利总统共进午餐吗。其实,在我们要死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以前所追求的都没那么重要,你不过需要坦然而已,工作只是消耗时间,而不是成为获取财富的手段。
其次是年龄。
很多中老年人时常发出感叹,要是我还是像你一样这么年轻就好了。莫里是个老人,他对次做出的回答不一样: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你能理解吗?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不用羡慕别人的年龄,也不必骄傲自己的年龄,在年岁上,造物主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我们要把握住时光的流沙。
最后就是死亡。
这两个字还是很沉重的。我怕死,谁都怕,说不怕的都是装逼(ー_ー)!!但是如果我们足够理智,我们会发现死亡是一个生理过程,我们都要经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莫里这样说,怎么样,这样的话从一个将死之人口中说出来是不是很有说服力,我们没经历过死亡,但可以从即将死去的人口中得知死亡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余秋雨急切想要找到这种人的原因。
在莫里死的时候,米奇难受,他说以后我还想听你的课。莫里说,你可以来我的墓地,说我给听。米奇说,可是我再也听不到你的回答了。莫里回答,没关系,你说,我听。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