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读后感1300字
还记得从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知道有佛教这么个东西的吗?应是很小的小时候看的很好玩的小人书《西游记》,然后是以后几十年的人生中,对佛教的认知,都一直未能超出《西游记》的水平,虽然这期间也游看过不少散布于各地的佛教名山宝刹,也翻看过一些解读佛法的文章书藉,但终究不过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这期间也多次看到过和尚做超度亡灵的法事,但也终究不过是当看戏而矣,而且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那些做超度法事的和尚,他们自已内心一直也很清楚自己是在做什么,——-演戏挣钱混饭吃罢了。
可是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存在,决不是仅仅为了使其信徒可以混一口饭吃,当然三大宗教的从业人员混饭吃的确实很多,我觉得特别是在中国,在中国又特别是佛教,以宗教为职业混饭吃的现象特别严重,但是,潜心研究佛法,按照佛法的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的人还是有的,比如我近期所看的解读佛法的书包括这本书的这些作者们,以及象辽宁海城的那座寺院的住持,他们大概才可以算得上是佛教传播的推动者,算得上是“末法时代”的一股清流吧,而众多的佛教从业者,我觉得与其说他们是在传播佛教,倒不如说是在毁灭佛教,不过,佛陀创立佛教之初就已经预见到当今这样的“末法时代”,没事,一切尽在佛陀的掌控之中。
佛教产生于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古印度,与差不多同时代产生于中国的儒家学说一样,经过无数后来者的释法解读,已经变得宗派众多纷繁复杂,各派卷册典籍浩如烟海,一般人穷一生精力也未必能触及其皮毛,有些观点更是截然相反,使人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儒学有“仁、义、礼、智”一样,佛教也有个“四法印”:“诸法皆空、诸法无常、涅槃寂静、有漏皆苦”,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一种学说,无论说什么,只要是坚持“仁、义、礼、智”,那你就是儒者就是儒学,同样,无论什么学说,无论怎么演说,只要认为“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变化不定的、人通过修行是可以达到超越于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的、有烦恼是痛苦的根源”,那你就是佛学。
佛学最初可不是神学,它否认存在一个婆罗门教“梵天”那样的造物主,“诸法缘起”,我们感知到的物质世界,我们人类自身,乃至人类的意识,都是因缘而生,这个说法真是太难理解,不过,既然中国的道家关于世界的起源算得上是朴素的唯物主义,那么佛教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物质世界产生于我们的内心,还是难以理解啊!至于佛学为什么演变成神学,不过是传播者为了更广泛地让人们接受、信奉佛教,从而迎合弱小的人类对强大的自然的恐惧心理,把佛陀神化而已。在中国,儒家的孔子没有象道家的老子一样被神化,倒是一个少有的例外。
如今也经常看到一些人礼拜佛像、抄写佛经,这可以算是对佛教的一定程度上的信奉,起码算是尊重吧,至于求签占卜、烧香许愿,放生还愿之类,与佛学、佛教已经相差到十万八千里去了。
看佛学方面的书确实头大,即使象这本书,作者竭力用通俗的语言来解说佛教,但看下来依然觉得很多地方茫然得很,想再看一遍或重点翻看,又往往止步于对浩翰佛学的畏惧和自己的疏懒,写一点读后感,算是对作者和佛教的一点敬意吧。就这点读后感,是否符合佛学观上,我都没有把握,敬盼书友们的指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