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钱:7步创造终身收入》读后感_1900字

《钱:7步创造终身收入》读后感1900字

如果说坚持阅读已经成为一个习惯,看这本书就是一个检验。能够坚持看完,就要为自己鼓掌。

没有想到,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就在最后第46章,财富终极的秘密。很庆幸自己坚持看到了最后,觉得付出的所有时间都有了回报。最后一章说了什么,不想多说,作者书中已经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建议读者一定不要先读最后一章,而是读完前面所有步骤后看才真正有效,作者把这一章放在最后是有目的的。

我们从小就没有过理财方面的训练,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极度欠缺。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我们笃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传统士大夫瞧不起工商业的思想仍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社会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工商业发达和衡量成功人士的标准变化,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巨大的冲击,一度让我们不知所措,进退失据。我们羞于谈钱,又鄙视那些行为肤浅,粗鄙的暴发户,可有时对钱又充满极度渴望,用钱作为价值评判唯一标准。觉得有钱就可以解决人生所有问题,让自己摆脱平庸匮乏的人生,以为物质的富足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自由。可果真如此吗?财商和情绪智商密不可分,对待钱财的态度和能力决定了我们无论是钱多钱少,是否都能采取恰如其分的做法。如果没有正确的金钱观,拥有更多钱可能带来的是更多的烦恼。

回到书中作者的理财操作,择要言之。

1. 储蓄。作者这点主要是对美国人而言,中国人是有储蓄传统的,基本可以略过。不过作者有一点提醒还是有启发的。所有现金净流出的个人支出都要慎重考虑,比如买豪华车,贷款买自住豪华住所,其他奢侈品等。这些无谓的支出只会延缓,甚至阻碍财务自由的实现。

2. 不要盲信所谓的专业理财经理,特别是那些收取高额佣金的公募基金。

3. 秉持长期投资理念,不要期待一夜暴富。时间加上复利是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正确道路。我们都有自己的专业。不要期望在自己非专业领域能够胜过专业选手,最终沦为被割的韭菜。这点很难做到。我们大脑的设计就不是为长期性行为的。百万年的进化,让人在物种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凭藉的是对当下环境的敏感和快速反应。我们生来就是活在当下的生物,因为活着,其他才有可能。生存法则是大脑遗传密码的第一优先考虑事项。比如,我们很难抵挡甜食的诱惑,特别是女性。因为甜食意味着能量,在食物匮乏的时期,获取食物是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头等大事。虽然现代农业的发达,这已经不是正常社会的问题,但生物本能还是让我们时时抵挡不住诱惑。人天生是目光短浅的。可能认识到并接受这一点很难,但这就是事实,是现代神经和生物科学,认知心理学已经揭示的事实。我们只有先承认这一点,才有可能超越。人类的理性是最近数万年才进化出的能力,需要不断的强化训练,才能真正为我们所用。查理芒格深思熟虑后总结他投资成功秘诀就是一个词,理性。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太难太难,99.9999%的人都做不到,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理财方面终生都无所收获的根本原因。

4.秉持分散投资原则。没有谁可以预见未来市场的变化,不确定性永远存在。应对不确定性,降低投资风险的不二法则是分散投资。分散投资可以实现风险不对称这个财富增长的核心秘密。直白点就是,以损失较小的可能换取较高的回报。如果扔硬币,有人可能运气好,可以连续扔出10次正面,但长期而言,他扔出正面的概率一定是50%,这是统计学已经证明了的统计概率。但合适的分散投资,可以让赢钱的概率超过50%,放到长期这个背景下,最终效果就相当惊人了。分散投资的关键是资金的安全性。所以相对稳健的资产需要在投资组合中占有较大比重,比如黄金,大宗商品,国债,年金保险等,股票投资必不可少,但在总资产中比例建议不超过可投资资产的30%。即使是这部分投资也最好要分散投资,最好分散在不同市场,简单点,可以投场内被动型指数基金。

5. 投资组合也要不断调整。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对资产估值。估值包括资产本身的长期价值和当期价值。因为长期价值持有一项资产,也因为当期价值的波动,适当调整持有的份额。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说的是要有独立的价值判断力和行动力。价值投资不意味着不交易,只是不频繁交易。频率多少合适?一年一次就比较合适。价值投资择时也很重要。市场永远是熊长牛短。在交易时机未到时一定要有持有现金的耐心,等待时机来临。

6. 投资大师们的成功各有千秋,关键点都是一样,对自己投资策略坚信不疑,知行合一,一以贯之。左右摇摆,起伏不定,盲听盲从,是投资的大忌。

7. 持有感恩之心,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每天感念。仪式也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真心对待,仪式和内容并无二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钱:7步创造终身收入》读后感_1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